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诺贝尔奖评委表示:中国人更可能获文学或和平奖

2006年03月24日 07:34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三日电 (郭蓓蓓 周兆军)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Anders Flodstrom带领三位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今天下午做客清华讲坛时表示,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和平奖的几率更高。

  今天下午,在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的组织下,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Sven Lidin、物理奖评委员会委员Borje Johansson以及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Fredholm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题为“诺贝尔奖与科学发现”的演讲。他们希望通过此次访问与演讲,能够推动中瑞两国的科技交流与进步。

  在一个小时的演讲里,四位科学家分别介绍了诺贝尔奖的历史、评奖经过、颁奖程序以及获得该奖的科学家所需要的资质。他们表示要想获得诺贝尔奖至少需要二十到二十五年时间的科学研究,并拥有至少一个发明或发现,且要求是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自主创新。

  他们在提倡自主研究的同时,引用中国的老话“时势造英雄”来强调“一个思想自由的环境”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三位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一致认为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和平奖的几率比较高,院长Anders Flodstrom则表示“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四位科学家严谨又不失幽默,在回答记者关心的诺贝尔评奖过程中如何鉴定科学发现的真伪时,委员们表示时间是最好的办法,他们将用二十到二十五年的时间来考察一项科学发现的生命力。

  最后,一位委员以“这是个小秘密”来回答大家关心的诺贝尔奖没有设立“数学奖”的“内幕”:诺贝尔与他的数学家朋友同时爱上了一位女孩,最后诺贝尔输了,所以他没有设立‘数学奖’。”引来全场听众一片笑声。(完)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杨福家院士反驳杨振宁观点:中国也需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评委将首次应邀组团访华 进行深入交流
·杨振宁:清华学生水平超哈佛 中国暂不需诺贝尔奖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