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当局两岸经贸“积极管理”方案激起民间质疑声

2006年03月24日 09:48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三日电 台湾当局昨日公布两岸经贸“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机制方案,提出赴大陆投资先行政审查、抬高接待大陆旅客保证金额度等规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岛内经济界、商界、旅游界、学界等民间人士的广泛质疑之声。

  对于该方案中提出对赴大陆投资重大案件先进行政策面审查,必要时实地查核,掌握台商资金流向等,工商团体期盼,当局应让企业经营回归企业,不要对全球布局有太多影响。

  “中央社”报道,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表示,上市公司有会计师查帐,都是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否则就违反企业原则,工商界希望当局不要对全球布局有太多影响,让企业经营回归企业本身。工商建设研究会秘书长王调军则说,企业有很多商业机密,要让厂商在做重大投资前把信息全部摊在阳光下,恐怕会让厂商相当为难。

  《联合报》今日报道中,石化公会说,如果政策只重积极管制、不在有效开放,台湾企业将丧失竞争力。商业总会常务监事王应杰则表示,“如果政策面审查只是为了服务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干脆不要审查。”台商交流协会理事李治台也认为,积极管理只是意识形态的作法,当局“是逼着民间用作弊的方式逃避规范”,舍弃民众的利益,“拿民众来做管理,却不管理自己。”

  今日《工商时报》有署名新闻分析文章指出,“陆委会”这头公布积极管理的具体措施,金融业、企业、台商那头却是彻头彻尾的“心寒”。金融界批评此举根本是将资产管理中心的梦“打碎”,逼资金及台商更快速流往外商及大陆银行,加强管理、资金流向清查的结果,可能重挫台股,加速企业连根拔起出走台湾。

  《经济日报》除今日发表社论《“积极管理”政策 一夕倒退五十年》外,在新闻透视《失衡的政策 换汤不换药》中指出,如果当局在论述上未能兼顾“有效开放”,仅仅从“积极管理”着手,恐怕也无法期待两岸经贸能够正常运转。此论似乎可以概言此间民间质疑的焦点。(完)

 
编辑:秦欣】
:::相 关 报 道:::
·台商摇头叹息"积极管理有效开放" 指会麻烦多多
·"陆委会"公布所谓"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方案
·台“陆委会”将公布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内涵
·国台办:台当局“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倒行逆施
·台报:"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台经济自由度势必滑落
·台官员:春节客货运包机等具 “积极管理”条件
·“染色”大熊猫 先被“积极管理”
·台湾民意代表指"积极管理 有效开放"是病理政策
·调查显示:台当局越“积极管理”台商越积极登陆
·岛内工商界、学界对“积极管理”思维感到无奈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