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体育用品业角色变化 正从加工者变成消费者

2006年04月21日 17:10

  中新社成都四月二十日电 (记者 杨杰)专程来蓉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主席米歇尔和秘书长安德鲁,昨晚特意在此间接受媒体采访。面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中国体育用品业,他们一再强调:“就像WTO不能没有中国一样,如果世界体育用品组织缺少中国,其世界性就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从一九九三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来,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就一直在倾听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脉搏。

  两位高官发出“缺了中国就不成其世界”的感叹,来自于一个个令人惊诧的数据: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体育用品有百分之六十五都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全球几乎所有体育品牌在中国都有加工厂,阿迪达斯、耐克两大巨头在中国更是以每月开一个直销店的速度扩张……

  一直以来,中国体育用品给世界的最深印象是一个“加工者”。不过,在米歇尔主席眼中,中国的角色在过去五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从一个“加工者”变成一个“消费者”。

  米歇尔说,阿迪达斯、耐克、彪马世界三大体育品牌如今在中国每年要开数百家店,火爆的销售态势让三家公司豪言,到二0一0年在中国的年销售量将达到十亿美元。而耐克如今每年的全球销售量也不过十三亿美元。

  米歇尔主席认为,“到二0一0年,中国将超越德国、法国、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消费市场,至于什么时候变成第一,相信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不过,米歇尔先生对中国缺乏世界知名的体育品牌感到不安,并慷慨献策。他说,好的产品、好的市场营销和好的品牌这“三好”,是一种体育用品能否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体育用品界立足的关键。

  中国如今已拥有世界知名的加工能力,同时中国人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应该努力塑造自身的世界知名品牌。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于品牌的塑造和市场营销。例如让“李宁”这个品牌在美洲、欧洲、澳洲、日本都得到了认可,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二至三亿美元。

  面对中国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二00八年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等一个个诱人的商机,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作出了重大战略调整。米歇尔表示,这就是年会改变只在德国ISPO和美国SUPER SHOW期间举行的惯例,而将今年年会选在中国的原因。(完)

 
编辑:宋方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