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昔日安置归侨地今朝投资新热土

2006年04月27日 09:12

  中新社南宁四月二十六日电 题:昔日安置归侨地 今朝投资新热土

     ——探访中国—东盟经济园区

  中新社记者 林艳华 刘万强

  四月二十五日,对海内外客商独具魅力的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正式成为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联系单位。这个昔日以安置归难侨为主要功能的农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市后,已一跃成为各路商家抢占的投资热土。

  翻开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的历史,她的前身是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一九六○年以来,先后安置了来自东盟九个国家共一点二万名归难侨。建场初期,农场土地辽阔但瘦瘠,缺水干旱,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低微。

  一九九○年,广西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南宁华侨投资区;二○○四年开始,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定期在南宁举办,广西自治区政府决定,以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基础,建立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和广西重点发展工业的区域,华侨农场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历史机遇。

  走进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切身感受到了这里“处处是工地”的建设热潮。吊车、推土机正在轰隆隆地运转着,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不停地忙碌,平坦宽阔的道路正慢慢延伸开来,一座座由外商投资的大型企业楼拔地而起……

  据了解,园区二○○五年十月开始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完善道路、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配套功能。今年下半年,园区计划新建九条道路,新建中心区广场以及商业街、车站、农贸市场等其他城市配套设施,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房地产开发力度,力争二至三年内把园区提升到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

  园区管委会主任韦志鹏说,最近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主要是忙着为那些蜂拥而至的投资者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帮助他们落实水、电、土地,以及开工投产前的一些准备事宜。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提速,中国—东盟博览会影响力日趋增强,园区以国际品牌的神奇魅力,吸引中外客商纷纷前来考察洽谈,选址投资办厂。现已有国内各地和印尼、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企业相继进驻。从二○○四年八月到二○○六年四月,共引进项目八十多个,合同投资额近五十亿元人民币。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和引进资金超过了前四十四年的总和。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总面积一百八十平方公里,人口三点五万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华侨、归侨、侨眷聚居地之一。目前园区尚有归侨侨眷近万名,而他们与世界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园区内归侨侨眷仍保留着异国风情和民族风俗。目前,在园区一百五十多家各类企业中,侨资企业占四分之一。

  二十五日,上海市侨商协会考察团十七名成员沿着新修建好的高速路,从南宁花了半个小时乘汽车抵达园区考察访问,并与园区管委会签署友好合作协议。

  韦志鹏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五到十年,这个园区将变成另一个新的“工业南宁”,它将建成三大园区(综合工业区、观光旅游度假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特色三城(即工业城、卫星城、华侨城)。园区人口规划到二○一○年达到二十三万人,二○二○年达五十万人。这样的规划依据来源于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好中国—东盟经济园。(完)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