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垄断与暴利并行 移动降价利好为何难取悦消费者

2006年05月15日 09:15

    2006年2月20日,中国移动宣布,2006年1月新增用户407万人。截至1月底,中国移动的总用户人数达到2.5072亿人。过去6个月,中国移动每月新增用户人数持续增长。据悉,2005年12月,中国移动新增用户396万人。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15日电 日前由北京移动精心策划的“降价概念”招致各界质疑,这出乎策划者和业内行家的预料。对此,新华网的评论文章指出,电信行业的垄断性质及其高额利润,是消费者对其产生不满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市场竞争中打破垄断坚冰,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真正的利好。

  文章称,北京移动主动下调资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宣布推出“降价”套餐短短24小时内,消费者便开始从“打破高价坚冰”的欣喜,急转为“作秀”的质疑。消费者“毫不领情”,显然令运营商和管理层有些措手不及。

  北京移动公司负责人解释说,资费调整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当把业务量充分释放出来时,价格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信息产业部清算司负责人则表示,资费过高,对北京地区的手机消费者来说,的确是不公平的。

  北京市消协就移动通信资费问题公开征集了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其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现行的手机单位时间资费偏高,价格不合理,应当下调。二是手机通信的月租费应当减少或取消。三是在手机通信中取消双向收费,实行单向收费。

  文章称,移动通信领域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消费者对价格和服务的不满,根源正是垄断。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电信行业长期以来都是自己监督自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此外,电信技术的复杂性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的收费规则对消费者来说从来都是一头雾水。

  对此,文章指出,只有引入第三方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局面,才能彻底打破垄断坚冰,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电信消费市场。另外,要使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将电信资费的确定和调整纳入听证程序,充分论证移动通信资费标准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合理性,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文章指出,与垄断结伴而行的必然是暴利。中国移动公布的业绩显示,该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是2400多亿元,税后利润是535亿元,净利润率达到了22%,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在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率也不过1%左右,而且还算是经营非常好的。如此大的反差,更给消费者以想象的空间。

  文章总结说,越是开放的社会,越应该打破封闭与垄断;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越应该走向市场。事实已经证明,光靠垄断企业自身的理性和道德自律是无法保证市场环境的有序发展和价格机制的稳定运行,从这个意义上看,只有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市场竞争中打破垄断坚冰,消费者才能真正领受这些行业的真诚。(谢登科)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