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扬文化最关键 端午姓“伍”姓“屈”重要吗?

2006年05月25日 08:16

    5月24日,两位市民在河南省许昌市一家大型商场内选购用粽叶包制的三角形粽子。尽管下周三才到端午节,但是该市各大商场内已到处弥漫着粽子的香味。许多商场、超市把粽子当成主打产品进行推销,纷纷在醒目位置摆起了粽子展台,琳琅满目的粽子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中新社发 牛书培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其实在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这又一次把端午节姓“伍”与姓“屈”之争推进了人们视线。(5月23日《现代快报》)

  其实,关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议,不管是在有关专家的论述中还是在各地的民间习俗中,一直就没有停息过。著名学者闻一多经过考证便认为端午节是四五千年前古代南方吴越族举行图腾祭的一个节日。

  而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戈春源教授则认为,中国的端午节一共纪念5个人,即吴国大夫伍子胥,东汉的曹蛾被后人以孝女铭记,广西的陈临因爱戴黎民百姓而被百姓景仰,越王勾践也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屈原作为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人们渐渐便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应该说,围绕端午姓“伍”还是姓“屈”之争,并不是坏事,多些“鲶鱼效应”,更有助于国人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源渊流长的古代文明,从而有效地保护、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何况,普通百姓依照所在地的习俗过节,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节日气氛更浓。

  但是,倘若一味地纠缠于争论,非要辩个高低来,则不但于事无补,更无助于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的那样,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最重要的应实行民族“文化共享”。起源只是一种形式,继承和发扬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并以此形成全民和谐发展的新的推动力,这是纪念的真正意义所在。

  中国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端午公祭、重阳敬老等等都是我们珍贵无比的文化遗产、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一直都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也就是说的多,做的少;争论的多,行动的少。诸如中韩端午之争,圣诞节、情人节火爆异常,而中秋节、重阳节冷冷清清,便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弱化、淡化和虚无化。

  因而,不管端午姓“伍”还是姓“屈”,都属于中华民族璀灿文化的一部分。囿于争论并无太多意义,发扬光大才是根本。

  (稿源:红网,作者:陆志坚)

 
编辑:闻育旻】
:::相 关 报 道:::
·新京报评论文章:公祭伍子胥没必要扯上端午节
·图:北京老字号粽子增产迎“端午”
·图:马英九参加台北端午节龙舟点睛暨祭江大典
·图:台湾豪华香棕迎端午
·国民党党部端午节搬家 孙中山铜像尽量搬去(图)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