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汉服秀”有助复兴传统文化?

2006年05月31日 16:01

  不久前,北京紫竹院湖边水榭旁,20余名身着汉服的大学生临水吟诗吊祭屈原,提前过起了端午节。据主办者介绍,穿汉服吊祭屈原,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想不到的是,庄严的活动现场出现了颇为滑稽的一幕:一位大学生竟穿著一身珠光宝气的戏装来捧场。活动负责人表示,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汉服,因此,确实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做秀”,宣扬传统文化。

  近来“汉服热”颇有愈来愈热的趋势:10多名年轻人日前身穿汉代风格的黑色祭服,在杭州西湖岳飞墓、于谦墓前举行祭拜仪式;北京大学一群学生峨冠博带,在“五一”期间畅游颐和园;5月中旬,武汉东湖磨山楚城广场举行了汉服成人仪式,516名青年学生身着仿古服装,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升国旗、加衣冠、敬师长、敬父母、成人宣誓等议程,受冠谢礼,吟唱冠歌……但是诚如这次吊祭屈原活动的组织者所言,有些人“汉服虽然穿在身”,其实并不十分了解汉服文化。在许多“汉服追随者”的眼中,穿汉服不过是一次“服装秀”而已。

  借“做秀”进行炒作,来博得舆论鹊起,的确不失为现代社会中商业运作的一条成功之道。但倘若想借“汉服秀”来宣传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却是颇有些一厢情愿的味道。

  无论对参与者还是对旁观者来说,“做秀”首先意味着是一种游戏,一种表演,一种做作,一种浅层次的、表层化的外在模仿。具体到服装秀而言,人们更容易把这与时下的时装秀联系起来,而不愿做也不会做进一步的、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上的探讨。如此多次持续“汉服秀”的结果,却会给人一种“传统文化就是汉服”的简单化错觉,认为“传统文化不过如此”,这显然会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负效应。此其一。

  其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做秀”尤其是“汉服秀”却是穿著文化的外衣将文化给表层化和浅薄化了。一套徒具文化形式的汉服充其量不过是给各种各样的穿汉服活动标志上了一种浅薄的文化符号而已,而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却是拒绝浅薄、拒绝“做秀”的。

  其三,“做秀”本身在浅薄的同时,还是浮躁的、虚空的、甚至是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如注重观众的评价、注重“做秀”形式的热烈、以及炒作自己等等。这与传统文化的深沉、博大、丰厚、以及“润物细无声”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复兴传统文化既需要踏踏实实的躬身践行,也需要有一种平和淡泊的文化心态。那种充斥着浮躁、喧嚣和浅薄的“汉服秀”,只能是肢解和阉割传统文化,更遑论复兴传统文化?

  (摘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辛木)

 
编辑:杜燕】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