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浙江两高腔剧种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06月02日 19:49

  中新网衢州六月二日电(毛武俊)浙江省衢州的西安高腔以及丽水地区的松阳高腔两大高腔剧种,日前在中国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五百一十八项)中榜上有名。

  由江西弋阳腔流变过来的高腔与昆腔、梆子腔、皮黄腔并列为中国戏曲四大声腔,历史已逾六百年,曾纵横大半个中国,在浙、皖、赣、湘、川等省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剧种。

  据戏剧史书记载,浙江省有八种高腔,西安高腔、松阳高腔位列其中,分别有四百年历史。西安高腔音乐“向无定谱,只沿土俗”。在江西弋阳腔流变过程中,受海盐腔以及当地民乐的影响形成,是婺剧多声腔中的重要声腔之一;松阳高腔则揉松阳山歌、民谣、道家音乐和永嘉杂剧为一体。两种高腔剧种在剧目、曲牌上都很大程度继承了中国最早出现而又成熟、完整的戏曲形式——南戏,被许多专家称为南戏“活化石”。

  目前,西安高腔和松阳高腔都有专门的剧团。西安高腔还于近年新排了《米栏敲窗》、《槐荫分别》、《贵妃醉酒》等高腔传统剧目。

  据悉,此次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腔剧种还有安徽的岳西高腔、湖南的辰河高腔和常德高腔。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