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外资砸钱内地房产业 专家称投资性需求挡不住

2006年06月07日 09:49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中国的楼市有挡不住的投资性需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限制外资进入,不如建立更全面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以缓解银行房贷压力、解决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剩的问题。 中新社发 徐劲柏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越来越密集和严厉之际,6月6日,花旗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透露,该公司计划未来3年内将其对内地和港澳台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额提高9倍以上,最高可至8亿美元,中国东部将是投资重点。

  花旗集团房地产投资部首席投资策略师斯蒂芬·科尔在上海房地产会议期间表示:“2004年,花旗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房地产市场投资额约为5000万美元。而到2009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9倍以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把花旗集团对中国的全球投资比重由现在的15%-20%增至25%。”

  科尔表示,今后花旗将会把投资重点放在中国东部,以分享国外投资进入这一区域所带来的需求增长。

  而此时,花旗集团的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高盛和荷兰ING银行等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寻求分享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由于这些外资的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内地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楼价攀升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此,有专家分析,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很可能会在5年内把持有的房地产项目全部转手套现。

  然而,在日前召开的“2006行销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这些投资机构对大量外资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象纷纷予以否认,并称进驻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是预期人民币会升值的短期投资行为,而是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所采取的长线投资活动。

  但由知名物业投资顾问公司上海策源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事实与这些投资机构的说法相去甚远:2004年12月,摩根士丹利以6000万美元购买了上海的酒店式公寓“锦麟天地”;去年的6月和9月,又分别以8.46亿港元和9000万美元购买了“上海广场”和“世界贸易大厦”;今年4月,再斥资7亿多元人民币签下陆家嘴中央公寓4幢楼……而最近在商业地产市场频出“大手笔”的还有高盛集团、花旗集团、麦格理银行旗下的第一中国房地产集团等。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对外资进入内地楼市应有所管制,通过开征特别物业税制止外资在楼市的炒作行为。例如,可以开征房地产汇率调节税,即外籍人士出售房地产时,因人民币升值所获利润应全数缴税,除非另行购买价格更高的房地产。

  另外,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也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外资流动,并将从“技术层面”对外资投资房地产加强监管和限制。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光表示,由于日前中国实行的“国六条”对于外资和本土开发商是一视同仁的,无论什么公司希望进入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都一样。因此,即使外管局试图从技术层面加强对外资的控制,也不会真正影响外资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表示,中国的楼市有挡不住的投资性需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限制外资进入,不如建立更全面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以缓解银行房贷压力、解决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剩的问题。(程慧 邓旭)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