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刊刊文指环渤海地区整体竞争力强已入台商眼中

2006年06月14日 14:39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主要围绕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而九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始崛起。到了21世纪,又有一个大陆经济区落入了台商眼中,这就是环渤海经济圈。

  遗落北方20年的待掘明珠

  在台商西进、北上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陆大力推动下,以北京、天津两座城市为中心,包括山东、河北、辽宁三省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悄然兴起。尽管投资规模尚远不能和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相比,但到目前,环渤海湾圈协议台资已达200多亿美元。

  由于环渤海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原材料及重型制造业的基地,工业基础良好,所以当时对环渤海经济圈的总体定位是: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对外导向型的能源及原材料复合基地。

  然而,当初和长三角、珠三角并称的环渤海经济圈,20多年来却没有太大的发展。从一定角度来看,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相较于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核心,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的紧密分工体系,环渤海“三省两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尚未真正形成。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都自成体系,和北京、天津为首的京津冀地区未能整合。而且,做为环渤海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天津对周边地区没有太大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小,无法形成中心。

  台商10年内“最后机会之地”?

  尽管过去20年发展势头不如长三角、珠三角,但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环渤海经济圈仍崭露头角。

  大陆2005年推出的“十一五规划”中,正式确立了“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轴心,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发展战略。

  目前,由北京直通渤海湾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已经贯穿了八座高科技园区、两座直辖市,吸引了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奇异、丰田、三星电子、中芯半导体、富士康等国际级企业,被誉为“黄金公路”。

  不过,尽管从台商绝对投资金额来看,环渤海经济圈已经超越福建,仅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然而这个被称为台商10年内“最后机会之地”的黄金地段,目前仅仅吸引了大陆台资总额的一成,投资力道还远不及华南及华东地区。

  该地区有名的台商,有生产“康师傅”的顶新国际、大成食品、统一,以及围绕摩托罗拉的周边零组件厂,如台达电、光宝等。不过,近年来台商已经逐渐将注意力北移,鸿海就同时押宝北京及天津,其它厂商正崴、光宝、大成、荣刚等,也有增加投资的趋势。

  整体竞争力已超越华东

  由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所做的年度《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显示,在整体投资环境上,华东地区仍然像几年前一样,是台商们的最爱。

  但是在整体竞争力上,从2004年起,包含京津冀、山东、辽东半岛的环渤海地区,已经超越华东地区。同时在这份调查中,环渤海地区还有三个城市入围台商获利前10名:天津、青岛、大连,分别位居第7、第8和第10名。

  天津台资企业协会会长丁鲲华表示:“这些资料,体现了台商新时期,向环渤海扩张的意向和趋势。”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协议台资金额已达200多亿美元。

  以天津为例,截至2005年10月,共有台资企业1802家,投资金额达53.3亿美元,获利企业的比例高达82.4%。而在山东,仅2005年前8个月,新批准台资项目就有310个,总投资额达2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2%。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的台资企业仍然以制造业为主,约占投资比重的80%以上。

  (节选自台湾《远见》杂志 作者:陈致中)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