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三一PK徐工:机械制造业的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2006年06月19日 20:46

  中新网长沙6月19日电 题:三一PK徐工:机械制造业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作者 李思之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的博客现在火了。六月八日,其博客中《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一文挂出,短时间内,该文访问点击率突破一万人次。十天时间,近五万人次访问其博客中与此有关的文章,超过一千五百条留言,或支持三一,或质疑三一,或谩骂向文波,让这位坐在“SANY”品牌下的企业领导人看上去疲惫不少。

  虽然向文波反复地向记者强调,“收购徐工”仅仅是博客行为,并不是三一的表态。但依他所处的位置,人们有理由把这种行为看成三一的态度。而徐工集团对此的激烈反应,让更多人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民两家的标志性企业之“争”充满兴趣。

  一九八九年成立的徐工集团在二00三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百亿元大集团,也正是这年,徐工加快了企业改制的步伐。二0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美国凯雷集团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凯雷以三点七五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百分之八十五的股权。凯雷表示,它将致力于使这家中国集团具备国际竞争力。凯雷还承诺不会将持有的徐工机械股权卖给同行业竞争对手。

  据相关媒体报道,徐工集团拥有一百三十六个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品种中一半以上制造能力,是徐州惟一一家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占徐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七分之一左右,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正是由于徐工在徐州的重要地位,因此这次并购几乎是在徐州市政府的全面“关照”之下进行的。

  许多关注此事的媒体发现,徐工许多年纪偏大的职工在凯雷入主变成现实之前,选择了一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特有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内退,提前获得经济补偿。二00五年,徐工机械年报亏损一点二个多亿。随后八个月的时间里,国家部委对收购一事并未表态。

  早在二00三年就一直关注徐工改制的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这个时候在其博客上接连发表《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徐工并购:一个美丽的谎言!》等文,旗帜鲜明地反对凯雷控股徐工。

  向文波认为,中国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发展产业,是中国在世界上有一定竞争力的少数行业之一,徐工作为中国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龙头,改革改制更应慎重。

  向文波质疑收购方案,凯雷入主徐工的三点七五亿美元分多次交付。二点五五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百分之八十二股权,顺利的话,凯雷再分两次向徐工注入一点二亿美元。向文波说,此时的徐工已经是凯雷控股的徐工,也就是说凯雷是在给自己的公司注资。二点五五亿美元才是收购资金,徐工的品牌就不只这么点钱,如果交易成功徐工就是被“大甩卖”了,在收购价格上,三一甚至可以出四亿美元收购徐工。

  面对外界对向文波此时此段言论目的与三一收购实力的质疑,向文波表示,徐工绝不能贱卖;十多年时间三一靠自主发展到六十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去年赢利三亿多,三一收购徐工并非没有可能。收购资金,三一可以通过集团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出让部分集团股权等方式解决。

  但徐工有高管表示,徐工不能卖给三一。向文波一直在思索: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与卖方企业徐工起了纷争,而不是买方凯雷?向文波表示,徐工能不能由三一收购不重要,但三一决不希望徐工被“贱”卖。如果作为投资基金的凯雷可以经营好徐工,那么作为与徐工同属机械制造业的三一没有理由经营不好徐工。

  国企徐工必须改革改制,这是目前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共识。到底是以“市场换技术”,还是让企业“待价而沽”?时间都非常重要,中国已走在机械制造业国企改革的十字路口。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