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唐山地震三十年:震后三十年 再看新唐山(图)

2006年07月26日 05:10

    7月中旬,一名老人扶持孙儿走向位于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发生毁灭性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当年24.2万多人遇难,16.4万多人重伤,7200个家庭灭门,如今新唐山以举世震惊的速度重新屹立渤海湾畔,发展成为面积13472平方公里、人口714.51万的滨海现代新城。 中新社发 田地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唐山七月二十五日电 题:震后三十年 再看新唐山

  中新社记者 潘海涛

  三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顷刻间毁灭了一座庞大的工业城市,二十四万人罹难,十六万人重伤,四千多名儿童成为孤儿。

  灾难发生后,曾有外国官员下“断言”:唐山这座城市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

  而今天的唐山,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二百平方公里,比震前扩大了两倍多。伴随着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唐山市的版图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多。

  不久前唐山市委书记张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动情地说,三十年前,唐山这座城市曾流过血和泪,“今天,唐山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纪念抗震三十周年。”

  抗震精神是唐山所特有的城市性格,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已经融入到唐山人民建设新家园的伟大创举中。

  面对灭顶之灾,唐山人民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使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唐山从废墟上崛起,创造了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

  这座曾经被地震无情地夷为平地的城市,如今正快速地成长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以及陶瓷等为主的十大支柱产业。   

  二00五年,唐山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二千亿元人民币,全部财政收入二百二十六亿元,分别比震前增长二十五点五倍和五十五倍。

  近年来,以唐钢为代表的唐山钢铁工业成为唐山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国际钢铁协会日前公布二00五年全球粗钢产量前八十位钢铁公司排序,唐钢集团总产量达到一千六百一十万吨,一跃成为中国第二、亚洲第五、世界第十二的钢铁巨头。

  河北省提出,唐山将以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为重点,壮大沿海经济带;以临港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工业用地充裕的有利条件,强化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做强临港产业;推进曹妃甸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建设现代化的重化产业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

  无论是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界定,还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唐山都是一个必然介入的角色。

  “改革开放前十年看广东,后十年看浦东,现在应该看冀东。”这是在唐山经常能听见的一句话。

  感受着唐山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都市气息,很难把她与三十年前的那场沉重灾难联系在一起。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面向世界的港口、一片依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产业群,背后成长着一座吞吐天下风云的唐山新城。(完)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