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七夕”并不是讲述爱情的节日 不是中国情人节

2006年07月29日 16:40

  中新网北京7月29日电 题:“七夕”有讲究 但非“情人节”

  作者 蒋习

  今年与往年不同,今年是闰七月,将有两个“七夕”。一次是公历七月三十一日,一次是公历八月三十日。“双”七夕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情人节”的讨论,也带动了对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含义的关注。

  一提起“七夕”,人们就会想起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佳句传送至今。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人间的青年牛郎与天上的仙女织女结为一对夫妻,膝下有一儿一女。此事被天庭的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命令天神下凡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担了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划,霎那间出现浊浪滔天的银河,阻挡了牛郎的去路。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情感动天地,王母娘娘准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每逢农历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的情人节——圣瓦伦丁节传到了我国。中国情人们在二月十四日这一天,也开始互相赠送巧克力,以表达爱意。也许是为了和西方情人节抗衡,也许是商家们为了刺激消费。近几年“七夕”被冠名为“中国的情人节”。到底“七夕”能不能算是“中国的情人节呢”?

  据悉,农历七月七日是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关于时令转换、秋天开始的节日,虽然有家喻户晓、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唯一有关爱情的节日,但它并不是讲述爱情的节日。

  据史料记载,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是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有关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的应节食品,各地风俗不同, 以“巧果” 和“花瓜”最为出名。最普遍的庆祝活动,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在七夕不仅可以乞巧,也可以乞富,乞寿,乞子,但只能乞求一个,不能三者兼得。由于大多跟女红劳作有关,所以又叫“女儿节”。

  专家介绍,在古人的观念中,七夕之时婚嫁不是吉利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也没有百年好合的意味,自古便是泪眼婆娑的日子。而且农历七月并非爱情的季节,与“爱情”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多在春天,包括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等。多情的才子佳人们大都是在清明上巳、踏青游春时一见钟情。(完)


 
编辑:李淑国】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