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京华季风:拒绝"不速之客" 京城博客纷闭门谢客

2006年08月02日 07:40

    资料图片:今年7月23日,扬州市首届博客宝贝大赛落幕,经过现场才艺、博客写作等环节的比拼后,产生了扬州首届博客宝贝。由于博客宝贝大赛比较新颖,活动吸引了国内众多博客写手的参与。 中新社发 赵大军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八月一日电 题:京城博客闭门谢客

  作者 陈晓舒

  最近,北京的许多私人“博客”都“铁将军把门”,想要浏览“私人日记”必须经过身份验证,有主人允许才能入内,拒绝“不速之客”。

  二00六年伊始,以“韩白之争”、“郭汪之争”为代表的一系列“博客门事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矛盾依然,博客不再”。众多名人选择了“撤博”,来躲避这场博客战争。而更多的普通民众则是选择将自家的博客“上把锁”。

  在光华路从事传媒工作的方芳说:“任何观点都难免会有人喜欢有人厌恶,即便是学术上的争论也会有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何况在网络上,鱼目混珠,一旦有人恶言相向,争论马上转为争吵。”

  中国政法大学丛同学反问:“你可以在自家的‘博客’上评论别人,凭什么别人不可以去攻击你?”

  而人民大学的腾锋同学则表示:“我的博客写的是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某些观点评论,虽然不是很重要,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是我的隐私,我只给我信得过的朋友看。”

  记者同时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的齐老师,她认为,博客“上锁”是个可喜的变化,说明北京人越来越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过去,我们一直在讨论网络隐私保护的真空,而如今,民众已经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主动去保护自己的隐私。”齐老师同时表示:“最近,博客版权问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博客‘上锁’,也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了博客用户的版权。”

  当然,也有人认为,博客是对外表达自己观点的舞台,是“让世界认识你”的窗口,博客上锁,就失去了博客原有的价值,必然导致博客的消亡。

  对于博客的使用,原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人可以选择博客经商;政客可以选择博客参政;找工作的大学生可以用博客来推销自己;星光灿烂的明星可以用博客让自己再火一把;遇到困难时还可以用博客向社会求助;而不喜欢被人打扰,希望有自己的小空间小秘密的,可以选择将博客“上锁”。

  也许,用不了多久,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年青人不再用“今天你博客了吗?”来相互问候,而是替换为“你的博客上锁了吗?”。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浙西衢州农民“玩”起“乡村博客”
·已显疲态的博客还能火爆多久
·调查显示,逾55%民众认为“广告会使博客变味”
·宠物博客成岛内书市新宠 提版税捐赠认养流浪猫
·政府博客红火有隐忧 学者称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
·芙蓉姐姐百万卖博客被唱衰 还将拍卖七夕约会权
·排名远超明星 “中国第一公安博客”为何这么火?
·私人日记或媒体形式?博客成老板商场博弈新战场
·范冰冰写博客回应假唱说:早知不多此一举了(图)
·博客“想写就写”?法律专家称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暴露跳槽心态应聘名企遭拒 博客绊住求职路(图)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