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网络恶搞成为“草根文化” 对象逼近普通人(图)

2006年10月28日 09:59


(经济参考报/图)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在很多人看来,是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将中国互联网带入了恶搞时代,恶搞之风由此愈演愈烈。从方言配音到电影剪辑,从恶搞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到明星艺人,恶搞的枪口甚至在此后瞄准了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与古典诗词。

  如今,这股恶搞之风俨然已从一部分网友“没事偷着乐”的个体行为,变成了大众的集体娱乐,并渗透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上海某中专学生小胖,其照片被PS(意为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处理)出无数版本,甚至英、美、法、德、日、俄等国家都有了他的网站,“百变小胖”的头衔让小胖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尽管小胖本人对恶搞并不反感,但人们不禁要问,当网络恶搞宣泄出的个人立场与无聊造作都被冠以“草根文化”而身价百倍时,人们娱乐和消遣的底线又在哪里?

  恶搞中专生 “百变小胖”红遍网络

  三年前,念初中二年级的小胖参加了上海的一个交通安全集会。他偶然间回头斜眼一瞥的神情,不知被谁用相机拍了下来。

  此后,这张斜着眼睛、作“鄙视你”状的照片被流传到一家网站,更很快成为了无数网络高手恶搞的对象。网友们纷纷用PS,把小胖的脸合成到机器猫、阿里巴巴、怪物史莱克、蒙娜丽莎、自由女神,甚至贾宝玉、光屁股小孩的形象中。

  三年来,每逢新片上映,一定会有网民把小胖PS进电影海报。因为一张胖乎乎的圆脸,小胖在互联网上一炮而红,甚至被人称作“百变小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张圆脸,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恶搞小胖”的行列之中,且乐此不疲。

  三年后,小胖从网络走到前台,无数采访汹涌而来,新浪更开设了小胖的实名博客,小胖还在吴宗宪主持的《周六乐翻天》节目中露面……现今,只要在互联网上搜索“百变小胖”,相关的网页已超过100万个。有人还专门开辟了“小胖网”,上传关于小胖的各种资讯、照片和视频,甚至有人专门撰写了“小胖传奇”。

  与大多数被网络恶搞的对象不同,身为中学生的小胖并没有因为恶搞而感到恼火。“能进娱乐圈当然好了,我可以拍电影、广告或者唱歌,不过也得顺其自然。”小胖说:“同学和亲戚都对我说过‘去告他们’,但我并不想这样做。虽然在网上很有名,但我的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我感到大部分恶搞没什么恶意,大家只是开开心罢了。”

  恶搞起变化 对象成为普通人

  从“黄健翔解说事件”方言版,到“《夜宴》做成《晚饭》”……网络恶搞内容数不胜数,一浪高过一浪,且正在发生细微而深刻的变化——被恶搞的对象正在由以往的名人、名作变成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小胖无疑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

  上海大学大三学生小吴说:“从电影、歌曲、文章,到演员、歌手、作家,几乎生活中所有敏感的事物都会被人在网络上恶搞一番。网络给恶搞提供了最有效的生存空间,传播速度快,只要有人追捧、加以传播,一夜之间就能让一个被恶搞的普通人成名。

  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小胖一般对恶搞有着宽容的心态。“我很难想像自己某个时刻的丑态被拍后放到网上,会怎么样。要是哪天一上网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人恶搞的话,我一定受不了,肯定会赶紧请假躲起来的。”在某外企工作的林小姐不无担忧地说:“要是对我的生活、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也许还会告那些参与恶搞的人。”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博士骆正林表示,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空间已从刚开始传播和展现真实性的舞台,转变为自由言论公开发布的场所,由于网络道德还在形成期,人们缺乏内心的道德性约束,网络空间内的个中行为会出现异化的可能,甚至有人会将网络当成随意发泄的场所,这是对传统道德的践踏。另外,应该看到,网络恶搞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他们模仿一些极端的行为,利用媒体呈现,通过尝试来完成实现不了的欲望,这也反映了公众心理的浮躁。

  成压力宣泄渠道 恶搞不能越界

  最近,网易科技频道的一项名为“你如何看待网络上的视频恶搞现象”的调查投票结果显示:网友认为“娱乐娱乐,没有大碍”的占66%,认为“恶搞要有度、适可而止”的占23%,有6%的人认为是“无聊之极的表现”,3%的人认为是“聪明不用在正道上”。

  有人说,恶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流行背后,潜藏着全社会集体的精神抑郁。在上海某外企工作的张先生坦言,现在人们的精神压力太大了,买房、买车、工作、孩子上学都无形中增加了个人的精神负担,无聊之时,上网看一些被恶搞的东西,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心情释放和压力缓解。更何况,像“百变小胖”这样的平民老百姓也能从平淡的生活中走到公众的视野前,这在以往是万万不可能的。在张先生看来,只要被恶搞的人自己受益和乐意,没有什么不好。

  对此,有专家指出,恶搞这一娱乐形式,已成为人们宣泄情绪的有效渠道。创作者在恶搞中获得了话语力量,对精英、权威甚至普通人表达了不满和不屑;普通的网民则通过恶搞获得了短暂的感官刺激,确立了浅层次的自信。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部条例首次将网络恶搞纳入处罚范围,那些通过互联网进行人身攻击、诋毁他人形象的行为,将按情节被处以现金处罚,甚至刑事拘留。

  有人说,网络恶搞已成为当今“草根文化”的代名词,其中既有精华,也有非理性的宣泄。无论如何,网络恶搞不能越界,不能伤害别人,不能侵犯版权,不能突破道德底线,更不能超越法律红线。(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钱晨祎 俞丽虹)

 
编辑:吴歆】
:::相 关 报 道:::
·专家学者呼吁从源头上刹住当前“恶搞”名著之风
·照片遭恶搞张嘴闹笑话 范冰冰最近有点烦(组图)
·高校新生国庆长假恶搞110 打电话粗俗挑逗女警
·上海现代人剧社恶搞"包青天"为淫棍 遭强烈愤慨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