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全民消费“黄健翔”

2006年07月11日 08:42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黄健翔疯狂三分钟解说”自发生起,在大众和网络的共谋下,已迅速从一个解说事故,演变为一个庞大的娱乐事件

  ★ 文/陈园园

  当世界杯进入后半程,已进入疲劳期的中国球迷的热情突然被一个赛场外的“意外”点燃——围绕这个“意外”展开的讨论,在世界杯各大论坛和专题中的点击数和回帖量高居首位,它一时间成了本届世界杯中国球迷关注的主角。

  这个“意外”就是很多人已耳熟能详的、央视解说员黄健翔的“疯狂解说”。6月27日,世界杯第17天,晚上11点,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八分之一决赛如期而至,老迈的意大利屡攻不下,整场比赛都在充分地阐释一个词——沉闷。就在加时赛即将结束的最后半分钟,意大利格罗索跌倒在禁区的同时,电视里传来了黄健翔歇斯底里的呐喊声,“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球进啦!比赛结束了!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

  全民娱乐“黄健翔”

  作为意大利的铁杆球迷,黄健翔一定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片刻疯狂,点燃了一场全民娱乐“黄健翔”的风潮。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雨欲停而云不散”。相对于他的三分钟嘶吼,此后网友的口水战及各种恶搞和“创作”才是整个“解说门事件”的高潮。

  是日早上,黄健翔那一段激情解说的音频就开始在网上盛行,也很快被做成了彩铃供人付费下载。同时,文字恶搞版、方言版、FLASH版、真人动漫版以及恶搞彩铃版层出不穷。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仅新浪宽频上的搞笑视频和音频就达二三十种之多,两只蝴蝶版、夜宴版、宝宝版、摇滚版、说唱版、嗲女版、张靓颖版……网友们集体动员,将恶搞之能事发挥到了极致。方言版已增加到了六种,天津话版、广东话版、湖南话版……不知道黄健翔听到津味、川味十足的足球解说,会不会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

  与此同时,各种以此为基础的改编恶搞彩铃,也迅速成为下载热门,“黄小翔不能接电话”“足球宝宝PK黄健翔”“芙蓉姐姐陕西版”等,虽然具体下载次数不得而知,但据业内人士估计,下载量至少是一般彩铃的五六倍。

  与视音频和彩铃比起来,各种版本的文字恶搞版在网上流传最为广泛。记者随意在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几个人气较高的社区里搜寻一遍,就找到了近三十种版本。网友套用黄氏激情解说的句式,放在不同的语境之下,讽刺对象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的房地产商等等。

  “黄健翔”三个字成了之后几天最为热门的词语。

  一个“问题人”

  “解说门事件”之后,大批黄的簇拥者在论坛上发帖,为他们的偶像摇旗呐喊,“我们需要健翔的声音,永远支持你”“意澳比赛很沉闷,黄健翔解说是亮点”“喜欢敢爱敢恨的黄健翔,足球的声音与其他一切无关”。他们大多数人都承认这次解说有过激之处,但认为,这不影响健翔的解说地位,在忍受本届世界杯魔鬼行程的压力下,他的释放合情合理。

  另一阵营,“倒黄派”也大声鼓噪:声称健翔个性偏激、丢掉了中立的职业操守,“意大利万岁”的口号,伤害了民族自尊心等等。

  在各大门户网的调查中,两方观点的支持人数很接近。

  黄健翔被贯以“中国足球解说第一人”,他的解说素以富于激情著称,普遍对他的评价是:信息量大,技术含量高,语言流畅,用球迷的话说,“该激情的时候激情,该平静的时候平静”。在树立自己独特解说风格的同时,也一直获争议不断,不过大批年轻球迷很喜欢他这样的表达。

  黄健翔出征德国之前,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生们还集体签名,祝愿黄健翔能够在世界杯解说成功。

  黄健翔的个性和激情在央视的解说员从来都是引发争议最多的一个。最典型的就是2002年十强赛中“中卡之战”。在出线形势一片大好、所有人都将米卢“奉若神明”之时,黄健翔“不识时务”地在比赛中严厉指责米卢用兵和战术失误,直称:他不是一个能使中国足球,或者说这批队员再上一个台阶的教练,他是一个应试高手,完成了应试教育以后,中国足球要在素质教育方面多下工夫。一语千浪。

  知名足球评论员李承鹏当时的一篇文章,道出了其中真谛:多数人对于“十强赛”出线的意义认识仅在于“出线”,这个饱受摧残、不成人形的群落(中国队),在慌张绝望之际把“出线”当成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圈,谁敢在上面扎针,谁就被第一个扔进海里。

  “口出狂言”的黄健翔得到的是长达半年的“封杀”,以及网友的炮轰。

  时隔四年,黄健翔再次遭遇“解说门”,网友和球迷反应的激烈程度,较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是世界杯,它还涉及到了某些人认为的“国际问题”。

  相反央视反应十分低调,除了一张公开的“道歉信”和重播时换人、下一场停说之外,央视在态度上尽量降低事件影响。隔了一场比赛之后, 6月30日,在众所瞩目的德阿大战中,黄健翔再次出现在了解说席上。赛后,“挺黄派”兴奋地称之为“宽容的胜利”。

  “泛娱乐”时代的杰作

  “解说门事件”,如央视所说,归根究底只是一次解说事故。没有哪个电视台不出错,事件本身无可厚非。而事态的后续发展,以及普通观众的娱乐化处理却耐人寻味。

  不知从何时开始,“恶搞”“娱乐”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词。人们总能将本身毫无争议的事物赋予娱乐气质,在泛娱乐时代,一切都可以拿来娱乐和消费。

  针对这种现象,社会学者郑也夫认为了问题的症结在于,“就像超女一样,现代人总喜欢围绕这些毫无争议的对象展开争论,说到底是感到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无聊,文化和精神生活贫乏”。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是需要新闻,渴望刺激的,新闻饥渴致使一些二级新闻升级,进入大众视野,也是一大原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易剑东也给出了相似的解析,“这一事件并不是单纯的体育现象,就像关注王菲生孩子不是单纯的娱乐现象一样。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政治、经济不可以拿来娱乐,影视、音乐、体育就行使了这样一种功能。”

  细数两年以来大的娱乐热点,从去年的“超级女声”,到今年初的“馒头血案”,再到最近的王菲生子和“黄健翔解说门”,一连串事件的风潮范围和形式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娱乐炒作的内容在逐渐泛化,程度在逐步升级。

  如果说2005年成为“超女年”,是商业运作下民众的一场自娱自乐。“馒头案”因为直接牵涉到了大导演的大制作,算有些由头。而从“王菲生子”开始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广大消费者不是关心音乐、关心唱片,倒是对产房轶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有消息称连产房护士都加入了爆料的行列里,网上仅王菲孩子的照片就有多种版本。

  到了今天的“解说门事件”,体育解说员的激情流露,也迅速成了恶搞的绝佳素材,体育被生生地拉进了“娱乐圈”。撇开一切外围因素不谈,黄健翔三分钟嘶喊的内容与搞笑娱乐并无关系。

  “把体育做成泛娱乐,是体育文化的损失。如果有一天,看花式篮球表演的人超过看NBA的人,那篮球就无路可走了。”易剑东说。

  同样道理,如果有一天,人们都选择在网上听恶搞音频,看搞笑短片,那我们的文化也就没有存续下去的机会了。

  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里表达了对“泛娱乐化”时代的忧心绝望,他指出,“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

 
编辑:卢岩】
 

专题:2006·德国世界杯足球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