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夜宴》进京遭十多次笑场 冯小刚批评不怀好意

2006年09月10日 10:10


冯小刚不满记者批评(北京娱乐信报/图;郝笑天/摄)

  中新网9月10日电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转战四个城市后,冯小刚今年的最大一盘菜终于搬上了桌,电影《夜宴》9日在北京正式“开席”。在上午的点映中,之前广州的“笑场”仍旧多次出现,而大部分观众也对片中莫名的环节及台词感觉别扭。对记者就台词问题的一再追问,冯小刚也明显不快,不但称记者问题很无聊,对于媒体的批评他也颇有微词。

  “笑场”次数不下10次

  9日上午9点,《夜宴》在北京新世纪影院举行了点映。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笑场”次数不下10次,多出现在台词及葛优饰演的厉帝上。大段颇具舞台剧风格的台词不但让演员喘不上气,更让观众连锁反应出了对冯式喜剧的惯性,笑声一片。尤其在结尾处,太子举刀欲杀厉帝时,“是复仇的欲望带你穿过了死亡山谷,是你的忧郁打动了女人……”葛优的一长段附加多个形容词的咏叹调,令本很紧张的情绪一下跌至零点。

  不过在影片放映结束后,部分观众仍给予了掌声。对于故事及演员的表演,不少提前观片媒体都给予了肯定,“相比于《十面埋伏》等电影,在故事情节上《夜宴》讲得很完整,看得出每一个画面都是经过细腻斟酌的。”但过于模仿《哈姆雷特》剧情,而特意加上的华丽欧式舞台剧台词,却被公认与葛优一贯形象有所偏差,“二者放在一人身上有些不伦不类,导演既想彰显宏大的舞台剧效果,又把一些地方弄得太过平民化,怎么都觉得别扭。”

  冯小刚不满记者批评

  而这也成了见面会上记者们追问的焦点。虽然章子怡、葛优、吴彦祖、周迅、黄晓明、马精武、叶锦添、谭盾一干人等全部出席,但导演冯小刚的心情却并不怎么愉悦,一边说“《夜宴》点映检验了媒体的公信度”,一会儿又称“记者中很多人不懂电影,但也尽了自己表演的本分”,而更多人则是“成心找笑”。这拐着弯的“批评”,也让台下的媒体坐不住。当冯小刚一再表示《夜宴》虽说是悲剧,但也有一些幽默的地方时,记者忙追问“那这出悲剧中有多少能让我们笑的地方?”一下撞到了枪口上,冯小刚马上黑脸回了句“这问题太无聊!”

  大放厥词的冯导俨然已经害怕了记者们的“批评”,有意大利的影评人认为电影太西方,冯小刚则说“这是阴谋!(他们)觉得咱们拍得太好,赶上了自己,所以非以强势姿态让咱们退回到自己(原来的)水平线上。”广州及北京点映的“笑场”则是“不怀好意”,“有些人压根认为我拍不好这部电影。而对于这些人我不怕真懂的,也不怕装懂的,就怕半懂的,也请认为有问题的人,好好地补习一下。”而国民现在要做的就是“摒弃民族化,与世界接轨”。

  冯导的态度令不少记者感觉过了,“这更像是自欺欺人,电影里简单的对白都已经需要导演的解释才能理解,这还怎能算是个成功的电影?”“这就如皇帝的新衣,有人看不懂就是没水平,有争议也是观众自身理解不了,难道错误都发生在别人身上?”有记者这样说。

  葛优努力把台词说得像“人话”

  对比冯小刚的“刻薄”,葛优却很平和,不光现场拉着记者一起讨论台词中出现的问题,在拍摄时,他也没少花力气,“台词我这次最下工夫,一直努力把这些词说得更像是人话。”尤其是太子准备刺杀一刻那大段对白,葛优到现在仍觉得不合适,“这段最让我伤脑筋,我觉得与整个戏的风格不统一,有点像朗诵。临拍的前一晚,我还在摄影棚外面琢磨,怎么能找到这种感觉。它是段咏叹调,但搞不好就好像说的不是人话。”虽然努力改了许多的地方,但是这段咏叹调仍成为葛优最为遗憾的部分。不过,葛优坦言,更多时候演员都很被动,表演及台词都要听导演的意见。(宗珊、吴冬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