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冯小刚拿《夜宴》过把瘾

2006年09月18日 14:35

    2006年9月18日,《夜宴》首日票房突破1200万元,不仅打破了冯小刚电影有史以来首日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下无贼》的首日票房是800万元),而且打破了今年国产片首日票房低于进口片的惯例,成为今年首日票房最高影片。照此全国总票房有望达1.3亿元。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冯氏大片《夜宴》经过十天、五市的“媒体点映”以及威尼斯电影节上的非竞赛展映之后,终于向中国的普通观众撩开了帷幕。

  《夜宴》仍然没有摆脱国产大片“近亲繁殖”的怪圈:无一不是统一的叶锦添的美术、谭盾的音乐、袁和平的武指加上鲍德熹的摄影

  ★ 文/周黎明

  谈论“大片”,必谈豪华的阵容、浩瀚的场景、天价的预算。最适合拍成“大片”的类型是史诗片。但除了《魔戒》等少数例子,最终观众或多或少都会失望。

  和前国产大片最大不同:终于见人了

  大片因为什么都大,往往会把电影最重要的因素——人给淹没了,尤其是人物的个性——文艺作品最闪光、也最不需要金钱堆砌的内容。即便在《角斗士》,人物大多数缺乏立体感。

  《夜宴》可贵在立足于人物塑造,尤其是男女主角。这两个角色融正邪为一体,并且勾心斗角,产生出戏剧的张力。这是《夜宴》比《英雄》和《无极》的高明之处。影片选择了《哈姆雷特》中比较薄弱的两个人物,加以强化,挖掘其内心的活动状态。这种做法在英美有人尝试过:《莎翁情史》的编剧曾拍过一部把《哈》剧中两个龙套角色当作主角的《君臣人子小命呜呼》(1990);还有著名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写过一部以皇后和小叔子为主角的小说《Gertrude and Claudius》,均获得一定的反响。

  跟原著《哈姆雷特》不同,章子怡塑造的皇后不是王子无鸾的亲生母亲,而是他的后妈,比他小四岁,而且两人之间曾有过一段恋情。这个设置是因为章子怡的年龄,还是受到《雷雨》的启发,不得而知。婉后的身上充满了矛盾:跟莎剧对应人物葛楚德一样,她显然不是小叔子谋杀兄长的同谋,内心也很清楚事件的真相;她对王子有感情,欲救他免遭其叔的魔掌。但跟原剧不同的是,她对新任丈夫的满足不再仅仅是由王子的口头指责表现,而是上升到肉欲的视觉呈现,并且成为她“走向黑暗”的原动力;更有甚者,她包藏着当女皇的野心。

  这些设计,为章子怡提供了绝佳的表演平台。这个人物,不再是跟王子同色调的优柔寡断型,而变成了一个典型的黑泽明女角,糅残忍、泼辣、柔肠寸断于一体。章子怡对许多大起大落的戏份拿捏得很好,心理过渡也没有忽视。

  葛优扮演的厉帝从形象和气质上看,颇似《哈姆雷特》中的对应角色克劳迪斯,色厉内荏,阴险恶毒。但他身上多了一层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双重性,他和婉后的那段床上亲热戏是神来之笔,使得他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而是被“色”软化为令人怜悯的小人。然而,他的死却依然显得突兀,原因是前面的戏对他“软心肠”的铺垫太少,剧本中缺少必要的性格反衬。

  与两位主角相比,吴彦祖的王子无鸾、周迅的青女、黄晓明的将军兼青女哥哥殷隼、马精武的大臣兼青女老爸殷太常则黯然失色。尤其是大臣,原剧中的描写堪称精彩绝伦,说出了很多流芳百世的台词。

  吴彦祖的戏份跟葛优相当,但相形见绌。莎剧中,他的彷徨演变成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成为一个艺术成就高不可攀的戏剧形象。本片中,他如一叶孤舟,总是在错误的时刻登场,完全成为这个王国里任何势力的配角,在爱情和谋杀中均充当了一块令人不便的绊脚石。

  笑场不是葛优的错

  《夜宴》中的部分台词在影院引起数次笑场。这是该片最明显的失误,但未必是最大的不足。

  影片同样在服装、布景、配乐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这种出色更重要的是跟影片的整体风格相吻合。遗憾的是,这种统一性在台词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缺憾。

  《夜宴》应该有一定的话剧味,关键是,这种腔调必须从一而终,不能说改就改。从题材和风格来判断,该片的台词应该文绉绉,但不应出现观众无法听懂的字句,更不能出现现代口语。不幸的是,影片中出现了以下几类大煞风景的词汇或句子:一、很家常的口语(如“你把被子蹬了”);二、一听就知道不可能在古代出现的词汇(如“艺术家”);三、很西洋的句式(如“穿越死亡的幽谷”);四、某些古人用、但现在被现代用滥了的成语;五、比整体风格更古的语句(如“跪乎,不跪乎”)。

  语言是有生命环境的。某个词汇若单独出现,可能并不怪异,但出现在这部影片中、由这个人物说出来,也许观众反应就会适得其反。造成这个相反效果的人物经常就是葛优。

  葛优身上背负着太多冯氏经典喜剧的包袱,相当一批观众会惯性地把正剧或悲剧的台词也朝那个方向来诠释。依笔者之见,葛优演厉帝并非错误的选择,问题出在该片风格不一致的台词多数分配给了这个角色。

  这里还包涵着写实和程式化的矛盾。对于拍惯都市喜剧的冯小刚导演来说,捕捉现代生活的脉搏是他的长处,在此类影片中,冯氏台词不仅幽默,而且精准。但古装片的台词往往不是写实的,需要拿捏精到的程式化,说得好听点是“升华”,说得不好听就是“矫揉造作”,但那需要超越现实生活的文学造诣。但凡受过教育的人,谁都可以编出几句半文半白的话、来一段洋腔洋调的抒怀——难的是,整部戏保持一致。

  然而,台词串味和葛优被笑场,对于外国观众就不是问题了。台词翻译成英文,无意中经过了一道风格统一的工序;而且外国观众不熟悉葛优,不会带着习惯眼光来看他该片中的表演。因此,该片在海外的确没有引发笑场。

  《夜宴》没有本质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台词风格混乱不是《夜宴》一部作品的薄弱环节,早在《无极》中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倒是在《英雄》里,那种舞台腔基本上还是属于同一个模式,并没有忽上忽下的抽风。

  这几部影片的共同特点是重视觉效果,轻剧本创作,也许跟张导是摄影出身、冯导是美工出身有关。台词不过关,是编剧创作能力问题,对于导演则是判断能力问题。我们现在缺乏的正是以文学、话剧、戏曲起家的影人,因此,在一切美仑美奂的所谓大片中,文学功底便成了捉襟见肘之处。

  《夜宴》有瑕疵,但它没有走《无极》的老路,没有像《无极》那样进入坎普的境界。《无极》整体上极为夸张,不用胡戈恶搞,它本身已带有无意识的自我搞笑。《夜宴》对于“度”的把握要准得多,它虽然大方向跟张艺谋相似(如竹子、红布等),但很多细节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色彩要比典型的张艺谋影片更为低调,布景更重质感,更接近欧洲油画。

  遗憾的是,《夜宴》也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冯小刚在好几处有创新的意图,但浅尝辄止,没有淋漓尽致。王子和婉后那段打斗,分明是一种性爱的替代,本可以如痴如醉,但却点到为止;王子和青女的那段,也应该可以做到极致。简言之,张导做加法的地方,冯导均采用了减法。减法固然是良策,但某些场景是可以处理为乘法的。 ★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