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北京现代三工厂奠基 “现代速度”难掩成长烦恼

2010年11月29日 11: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前三季度,国产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08.27万辆和1313.84万辆,同比增长了36.1%和35.97%,而刚刚公布的10月份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462.38万辆和1467.7万辆,累计产销量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今年中国车市销量冲1700万辆大关的消息一出再次震撼世界,众多因素相互叠加带来的“热量”让这个冬季的车市暖意融融。

  北京现代三工厂奠基欲重拾“现代速度”

  据了解,目前,北京现代的产能仅有60万辆,今年则制定了67万辆的产销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北京现代共销售56.98万辆,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北京现代或将超额完成全年67万台的销售目标。

  在新车销量持续走高的刺激下,北京现代又加入了新一轮产能扩充竞赛。近日笔者从北京现代官方获悉,第三工厂将于11月28日上午奠基,与北京现代第二工厂距离20公里。新工厂预计投资12.46亿美元,建设周期18个月,将在2012年正式投产,采用柔性生产线,总设计产能为40万辆,再结合目前具备的60万辆产能,总产能将达到100万辆。北京现代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工厂的开工建设,将缓解北京现代产能不足困境,有望重拾“现代速度”。

  北京现代新品之惑

  自2002年开始在中国制造汽车以来,北京现代汽车就始终以“现代速度”著称业界——这既包括崛起的速度,也包括衰落的。

  车型单一、产品老化严重。纵观北京现代的产品结构,过半的销量仍集中在伊兰特和悦动组合身上,这对组合已经在市场上搏杀了多年,车型单一以及产品老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新产品缺乏亮点和新意。2005年,北京现代推出欲与大众帕萨特和本田雅阁“平起平坐”的首款中高级轿车NF御翔,结果销量惨淡;随后2006年推出起步价为8万元的雅绅特,同样遭到市场冷遇……这两款新车接连的失利,让北京现代在2007年销量首现负增长,并跌出了国内销量排行榜前10名。而被寄予厚望的i30上市以来,便沦为经销商心头之痛。开始,一家北京经销商每月都会接到北京现代20至30辆的销售任务,而实际月销售则只有七八辆,i30大量积压。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车型缺乏亮点和核心竞争力。

  “同门相残”越发明显。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这一自身短板,现代和起亚的汽车产品不得不依靠低价格和中低端产品,与竞争对手抢市场。两者便不由自主地竞争开来。从瑞纳、悦动到NF御翔,从千里马、赛拉图再到福瑞迪,我们不难发现“同门相残”已经成为北京现代的难言之隐。近来,北京现代本指望能火一把的ix35也受到了其韩式兄弟智跑的挤压,销量平平。

  明星车型老化、新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再加上“同门相残”。如此的状况成为北京现代提速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警惕萝卜快了不洗泥

  北京现代如此快的扩充速度,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担心。长期监测汽车质量的有关人士透露,中国汽车的质量逐年提升,有目共睹,但是,超常规、超计划的加速生产,会使人们放松对质量的监管,投诉显示,令人喜悦的数字下,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近来,北京现代车型屡屡爆出质量问题:新车未走千里就自燃、北京现代悦动遭遇严重车祸而安全气囊却未打开、购买到手实车比宣传页上差档次、排气管爆裂等等;服务上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当得知“二手零部件供包修”条款入厂规,北京现代车主无奈接受时、当司机购北京现代发现差档次,4S店竟然称宣传页不算数时、当消费者遭遇严重车祸而安全气囊却未打开质问北京现代,而北京现代出具的技术分析报告辩称撞得不够狠时,都着实令我们感到心凉、失望。

  而此次北京现代第三工厂奠基,进一步扩大产能。其管理能否跟得上、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售后服务能力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车企在发展速度方面要加以控制,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或者追求单纯的销量规模而搞大跃进。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过快的发展速度,不切实际的规模增长,只能导致短期的繁荣,却会埋下诸多隐患。设计不能一味抄袭,制造不能一味上量,服务不能一味的糊弄。如是,获得了短暂的销售成功,却失去了一个长远企业的立业的根本,以及民众对其的信任和口碑。

  在此,我们提醒车企,请你们“慢些走”,多一些务实之心,多一些客观规律,也多一些对于本国民众起码的负责。谁在今日轻视用户的安全和利益,谁就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