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调整还是即将复苏 中国车市向左走向右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继续调整还是即将复苏 中国车市向左走向右走?
2009年01月05日 10:50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主力消费族群。杨勤/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证券研究机构意见分歧严重

  广发证券在日前发布的《 汽车行业2009年投资策略》中, 详细借鉴了美国历史上5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当中韩国、日本的情况。从当前这轮下滑来看,目前中国汽车销量已经下滑了5个季度左右,预计增速下滑的趋势在二季度触底的可能性比较大,之后开始恢复增长。当然,如果宏观经济不能够企稳,则汽车行业下滑趋势还将延续。明年上半年国内的需求将继续下滑,但是到了下半年,随着经济好转需求将逐步回升。同时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政府投资的情况下,行业中商用车的需求将先于乘用车好转。

  研究指出,历次危机爆发之后的次年,该国汽车销量下滑速度均是GDP下滑速度的一定倍数。其中,美国1980年、1991年和2001年汽车销量下滑的速度分别是GDP增速的3.5、5.4和1.75倍;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汽车销量增速下滑程度是GDP的2.1倍,中国是4倍。目前看来,本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均超出以往,考虑到国家可能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预计汽车行业下滑的速度将是中国GDP下滑速度的4倍左右。国家统计局等对2008年GDP增速的预测是9.5%,假设2009年为8%,则估 算得出汽车行业2009年增速约为3%~5%。

  与广发证券乐观的态度相比,长城证券对车市的看法显得更加谨慎些。长城证券《 汽车行业2009年投资策略》指出,行业复苏短期困难,将在政策和需求间游走。长城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吕磊表示,4万亿元的公共支出将对商用车(载货车)有所拉动,但由于目前行业低迷,载货车市场停运数目较多,4万亿元的支出将先进行存量消化,故其对整个载货汽车的拉动效应还较难测算。而目前轿车行业处于下行调整周期,只有国民经济调整见底后,行业才能重新步入上行通道,初步判读我国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探底,而轿车行业要慢于宏观经济3~4个月,因此,汽车行业在今年难以复苏。

  海通证券在其2009年的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也中指出,由于经济回暖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都需要一定时间,公司预计今年占市场份额最大的国产轿车的销售增速将继续回落,预计今年全年轿车销售523万辆,同比增长3.5%,而客车行业有可能下降。

  业内人士普遍乐观

  与证券研究机构对今年车市前景模棱两可的预测相比,汽车行业人士的态度更加乐观、也更加坚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不容置疑地表示,车市二季度回升。徐长明估计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会比较困难,随着政策投资在4月到位后,积极的财政政策会逐渐发生作用,经济会逐渐回升,这对工程自卸车(重型车)和适合农村用的轻型商用车有个较好的机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更加精确地测算,今年销量将过1000万辆。他表示,汽车已经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均高于GDP的速度增长,总体趋势并没有改变,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汽车工业也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今年的产量估计在950万辆左右;国家发改委的预计明年大概是会超过1000万辆,上半年不太乐观,还是寄希望于下半年。

  北汽控股、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进一步预测未来车市,他相信,2010年汽车市场又会迎来井喷。他表示, 当前形势固然严峻,甚至明年上半年会很恶劣,但仔细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持续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的态势没有变,中国主要城市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汽车正在快速进入家庭发展的规律没有变。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主力消费族群,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汽车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生活、交际的必备工具,而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几个家庭的支撑,中国汽车消费的支撑力没有变,困难是暂时的。他预测中国汽车市场还会保持十年以上的较高的增长期,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还会迎来又一次井喷。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北京车展组委会秘书长、上海车展组委会秘书长王侠则表示,中国车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他认为,车市的基本面是良好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40来辆,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20辆,差距很大,这个差距反映的就是增长的潜力,就是中国车市未来的机会。(王灿彬)

【编辑:王峥
    更多汽车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