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征迁:突击盖房为“多补三五斗”(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南水北调东线征迁:突击盖房为“多补三五斗”(2)

2010年07月27日 09:5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类事情绝非孤例。在山东省枣庄市,《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在南水北调工程早期,施工方甚至被当地恶霸要求必须买某处的沙子、水泥。

  一些“突击现象”也出现过。不过,和本刊记者在中线了解到的“突击结婚”、“突击生育”不同的是,由于东线很少涉及整村移民,因此,很少有人口数量上的增加,但是,“突击种树”、“突击盖房”在南水北调沿线的山东、江苏两省偶有发生。

  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征迁办主任徐忠阳向《瞭望》新闻周刊透露,在南水北调施工沿线,个别工程遇到过诸如突击种树的情况。关于此,江苏省政府早在2006年就已发文,严令禁止在规划安置区一定范围内种树搭建。但是,每临施工,仍然发现现场的树比此前核查的数量要多得多。

  突击盖房现象也非常类似。2008年4月相关部门最后一次去泗阳复核时,当时已突击盖了3700平方米的简易房,2009年9月-10月份开工的时候,这一数字已达6600平方米。有基层征迁工作人员向本刊描述,那些房子只比正常人个子稍高一点,没有门窗,有的房子上面有个小顶。后来,这些平房按棚房标准补偿,每平方米100元,要求地方政府妥善处理,最后处理较好。

  “我们知道突击盖房后,还专门给地方政府发了文,但是不知道会盖这么多。”徐忠阳无奈地说。

  在此过程中,群众态度不一。他分析,一些群众很了解拆迁的“行情”,想办法多争取一点利益;还有一部分群众处于观望状态,“如果给别人这种补偿也得给我”,此类事件的带动效应较强,当然,大多数的群众是比较自觉的。

  徐向本刊分析,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省政府下发的禁止新种树、搭建的文件,可能未及时传达到群众。毕竟,东线从上世纪50年代便已有南水北调的声音,但是多年以来迟迟未动。因此,当地群众只听国土部门的。“国土部门公示说,这块地什么时候要,这个时候才定死了。但是这个时候往往马上就要开工了。”

  土地红线的压力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大背景下,土地的紧缺,也突出地摆在了地方政府面前。

  在山东省南水北调韩庄运河段万年闸泵站,本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河道的一次次拓宽,附近村庄被占土地较多。上世纪50年代初,韩庄运河只有五六十米宽,如今已经发展到300多米。再加上道路占地等,农民的土地一次次削减。以万年闸泵站附近的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万西村为例,村里有三四百人,以前,每人有一亩半以上的土地,如今,有的人只有4分地左右。这较通常意义上人均6分地的国家基本口粮线有一定距离。

  在万年闸泵站总工程师赵源湘看来,土地已经成为农村征迁的主要难点。不仅对当前的工作形成较大制约,而且,还影响着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

  作为经济较发达的江苏,土地压力尤其明显。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劲松,最近正在做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如何节约用地”的研究课题。他表示,以前用地相对宽松,不太考虑节约用地,现在即使有钱,地也不能随便用了。

  这不仅因为保护耕地是国策,“18亿亩红线谁也不敢碰”,更重要的在于,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于2005年6月联合发文要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由各项目法人负责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补充或补充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这就意味着,如果征用一亩基本农田,就要想办法再“找补”一亩基本农田,这正是让张劲松和他的同事们头痛的。“江苏95%以上的土地都是基本农田,不像其他省,基本农田比较少。所以我们根本找不到(可用来补充的基本农田)。”张劲松说。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