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出牌”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三年路线图(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非常规“出牌”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三年路线图(4)

2010年09月17日 13:1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实行了“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这些政策最明显的效果就体现在2010年。同时,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上充足的资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活跃,但另一方面也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物价走高成为必然。

  居高不下的外汇也是国内物价走高的一个助推力。据统计,中国外汇储备占全球近三成,连续四年排第一,而每增加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1∶6.8的汇率折算,国内都要相应增发6.8亿元。甚至这些绿票子并没有实质性地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多还仅仅停留在外汇储备概念上。

  面对一路上扬的粮食价格,也有不少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今年上半年西南五省持续干旱,南方11省遭受水灾,受灾地区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势必推高物价。菜市场的摊主们都认为,“今年南方遭灾了,吃的人多了,种的人少了,肯定得涨”。

  真是自然灾害推高了今年的粮价吗?

  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是东北、黄淮海和长江流域。西南干旱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5个省、市、自治区都属粮食自产自销的平衡区,受灾最严重的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2009年粮食总产量仅是同期全国产量的8%。即使干旱五省颗粒无收,也不会对全局的粮食产量产生太大影响。

  国务院8月11日召开的常务会议通告,今年夏粮产量接近去年水平。可见,水灾也没有对夏粮生产造成实质影响。因此,将目前CPI中粮食价格的上涨归咎于水灾是草率的。

  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6年实现粮食增产。2009年中国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近年来粮食行情的持续走好,2010年全国小麦、水稻等种植面积都有所扩大。即使受灾地区减产,政府也有能力保证市场粮食供给充足。

  7月初以来,俄罗斯等主要小麦出口国遭遇严重干旱灾害,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玉米、大豆价格也有所上涨。有媒体称,全球粮价高涨潮流席卷中国,局地可能出现“抢购”。真的是“狼来了”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国际市场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均高位运行,之后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目前国际市场粮价也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这次价格上涨只是恢复性价格上涨。从价格上看,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均全面大幅度低于国内市场,即使国际市场出现小麦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也不会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明显冲击。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外市场的影响。

  可以得出的是,自然灾害并不会对粮食的供应量产生太大影响,国际粮价变动也不会很大程度地搅动中国粮食供需市场。而让人担忧的是,自然灾害和国际粮价上涨导致的市场对粮价上涨预期的增加,再加上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粮价会被人为抬高。

  尤其是目前的粮食已经脱离了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而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金融化的产品。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增高,国外大量游资和热钱流入中国,有人粗略估计规模在6000亿美元以上,国内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加剧,这部分热钱会不会流入中国的粮食市场呢?

  今年4月以来,新国十条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重拳出击,楼价下跌的预期增加,购房者在观望中“以租待购”,推迟了买房计划。链家负责租房的经理人李勋告诉记者:“今年5月以来,一个业务员每月会比去年同期至少多租出去两套房,但5月出售的房屋只有去年的一半。”

  原本打算购房的一部分人继续选择了留在租房市场,再加上高校毕业生等新增的“房客”,整个租房市场相对呈现了供不应求的繁荣景象,而相伴而生的便是房主和中介对于房租上涨的预期。

  不少房主借着一片大涨之势,提出了加房租。曹逸2008年9月在亚运村附近以2600元租到了60平方米左右的一套房子,如今合同即将到期,房主提出要加1000元房租。沈芬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今年4月她花2400元在海淀区西二旗租了房子,但现在房主提出要加到3000元。

  一些中介机构更是钻了空子,借此机会收拢房源,抬高房租。李勋说,今年5月的房租价格比年初平均高出500元,六七月份高得更多。房租的上涨直接抬高了人们的生活花销。

  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要点。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保增长”在实质上取代“促转变”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CPI的持续走高也没能让“保增长”放缓。让老百姓无奈的是,工资的上涨并不能抵消物价上涨增加的开销,手中的钱多了,日子过得却比从前还紧张,寄托于物价能够得到抑制的期望也化为泡影。而与此相反的是,促进内需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着力点,如何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将是如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破题点。 (见习记者 杨桐 郭钇杉 李仁平)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