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高价收粮 三重挑战考验国内粮食收购企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外企高价收粮 三重挑战考验国内粮食收购企业(2)

2010年10月03日 09: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挑战之二:外资强势进入,是否将挤压国企和民企的生存空间?

  李国翔研究员将技术先进、资金丰厚、机制完善看做外资粮企“取胜”的三大法宝。有消息称,由于像益海嘉里这样的外资通过价格竞争抢夺市场,在整个江西,超过2000家的大米加工企业,大部分将面临倒闭或者停产。南昌县委书记肖玉文以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肖玉文:金龙鱼综合加工能力是100万吨大米,南昌县(大米产量)一年16亿斤,相当于8亿公斤、80万吨,其中,商品粮有10亿斤,也就是50万吨。在这50万吨里,质量稍微差一点的稻米和优质稻各占一半,也就是25万吨。南昌县一年优质商品稻米只有25万吨。但金龙鱼用优质稻米加工,加工能力是100万吨,可以把南昌县所有粮食吃干榨净,主要问题是没有原料。有多少大米,它就加工多少大米。

  尽管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目前外资在国内粮食收购市场的份额还不到3%,尚不足以构成较大冲击。江西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戴杭生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丁飞采访时也表示,外资企业数量还很单薄,单纯的高价收购不代表将在秋粮市场上稳操胜券。

  戴杭生:江西外资企业不多,只有益海嘉里一家。综合价格优势只能说占领收购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大一些,能不能生成(收购优势),关键在销售市场,收进来的必须销出去。如果销不出去,收再多(粮食)有什么用?

  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翔为疲于应战的国有粮企和民营企业提出的建议。

  李国翔:国有粮食企业和民营企业看到外资企业进来,自己心态不正,只看到其过快发展的威胁,没有想到如何从他们的发展中找借鉴。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