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美联储漫天撒钱 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祸福难料

2010年11月05日 07:5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从直升飞机上抛洒现金”的观点,而近年来践行这一理论的本·伯南克在美国国内赢得了“直升飞机驾驶员本”的头衔。11月3日,正如市场人士预计的那样,“本氏”直升机再度起飞,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QE2)启动。

  美联储将在到2011年6月底之前逐月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预计每月的购买量为750亿美元左右;将延续把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购买国债的现行政策。

  QE2效果有待观察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戴维·塞门斯说,美联储推出QE2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但定量宽松政策也像是在做实验,美联储扩大资产负债表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联动机理依旧不够明晰。

  《华盛顿邮报》11月1日的一篇文章称“美联储这次将自己的声誉都赌上了,如果不能终止高失业率长期延续的局面,伯南克将声誉受损;但如果‘火力过猛’,有可能再度造成美国未来的股市、楼市泡沫”。QE2的规模小于很多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的10000亿美元,也证明了美联储对“火力”过猛的担心,但国内政策效果势必会打折扣。

  美国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托马斯·赫尼希,认为QE2会危及美国脆弱的经济复苏,并称其为“危险的赌局”和“同魔鬼做生意”。赫尼希3日在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上对QE2也投了反对票,担心此举造成的通胀预期有害于美国经济的未来稳定。

  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货币政策决策例会期间,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刊文对QE2表达了祸福难料的担忧。11月2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美联储试图助力经济复苏但影响阴云密布”的文章,认为QE2对缓解美国的高失业和加速经济增长作用不大。11月2日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了“QE2前途坎坷”的文章,称QE2对投资者而言并非利好消息。11月3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批评QE2是“错误的货币政策”。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他们认为在美国经济复苏步调迟缓、衰退后企业补库存高峰已过、“流动性陷阱”已出现、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的背景下,QE2对刺激美国国内经济的效果不会理想,但负面溢出效应不可小视。

  需求不足或使政策打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量不够;美联储多年前的宽松政策货币就导致大量流动性流入楼市,埋下了2007年次贷危机的种子,QE2之后各国的被动干预可能使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沟壑密布。

  不少经济学家表示,在美国经济目前的状况下,美联储继续采取QE2有饮鸩止渴之危,看似要解决短期内高失业、低通胀的难题,但很有可能危及美国经济未来的持久健康复苏。

  避开QE2有意无意的美元贬值、稀释债务、美国取得一定出口优势等国际影响不提,仅从国内政策目标——希望通过降低美国长期利率和强化通胀预期来刺激商家借贷扩大生产规模、民众借贷消费来看,斯蒂格利茨等专家认为,美联储试图通过注入流动性的办法来降低长期利率,首先这样做本身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并不确定;其次,即便推动了美国长期利率下行,是否能够促使贷款助推实体经济复苏也不好说。这一方面是由于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银行在紧缩贷款,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投资信心仍然不充沛。

  其实,真正衡量美联储QE2效果的要看企业家和民众是否愿意花钱,这有待时间来检验。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罗格曼11月1日在专栏文章里指出,美国公司现在并不缺钱,但美国当前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老板们为什么还要通过借贷来扩大生产呢?

  负溢出效应须警惕

  值得重视的是,QE2可能给其他国家金融市场带来冲击的负溢出效应必须警惕。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欧明刚认为,出于资本逐利性的特点,“货币洪流”会以各种形式辗转进入投资和盈利前景更佳的新兴市场,这些追逐短期盈利的热钱容易催生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并影响到这些国家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渣打银行的最新研究报告也指出,QE2自然会对美元施加下行压力,而新兴经济体仍将面对资本流入增加的压力,有可能引发这些经济体新的干预措施并对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活动进行抑制。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汇率争端的乱局,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并有可能催生海外新的资产泡沫。”斯蒂格利茨直言。从10月份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协会等权威机构公布的多份报告也都指出,尽管亚洲等新兴市场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但也面临相当严峻的资本流入等政策挑战。

  “本氏”直升机已经再度起飞,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也需架好应对汇率摩擦、外贸争端、热钱监管的“防空炮”。 记者 蒋旭峰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