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林东鲁:稀土“消费量第一”今后将更突出

2010年11月10日 09:2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稀土产业不应受到国外压力的影响,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对外仍然继续供应,但有一点,这种供应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此表示。

  “中国的稀土资源目前仅占全球的约30%。如果不加控制,资源枯竭之时,才是对世界绿色资源的重大打击。”林东鲁昨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举行的“中国海西稀土产业技术成果对接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控制稀土出口意在保护资源与环境,这将有利于世界绿色产业的长期发展。

  “消费量第一”今后将更突出

  中国稀土学会预计,全球2015年的稀土需求量将达21万吨,2009~2015年之间的需求量年均增幅将超过8%,大大高于过去20年间的5%。同时,发达国家基于稀土供应多元化方面的考虑,今后5年将建成从开采到选冶的稀土原料工业体系。

  林东鲁昨日表示,中国稀土的4个世界第一(储量、生产、消费和出口)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其中“消费量第一”今后将更为突出。

  据他分析,中国国内稀土消费量的增长将主要缘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电动自行车、风力发电机等机电产品今后10年产量的剧增(例如中国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从去年的1380万千瓦大幅升至1.5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也将在同期从906.8万千瓦增至8000万千瓦),再加上工业电机、家用电器、3C产品等方面的需求,中国稀土原材料工业将得到强烈的拉动和提升。

  林东鲁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各稀土产区正加强整治开发秩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中国前几年就开始研究确定稀土产业的环保要求,要求一些未达标的工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就停产。由于没有新批的工厂,所以目前产量减少与此有关。”

  他对本报记者透露:“今年环保不达标的稀土工厂还要继续整顿,同时‘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此也提出严格要求,主要是要在源头进行整改。国家将鼓励稀土产业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注重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现在承担全球市场95%以上的供应量,但污染问题怎么办?中国的稀土产业已到了十字路口。”林东鲁说。

  不需要那么多稀土企业

  最近一些国家要求中国保证对外稀土供应。“既然这样,为什么各个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不一起开采?”林东鲁说,他近日与美国驻华使馆一秘谈及此话题,就提出既然资源要共享,各国就应该“都拿出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状态,逐渐形成世界稀土市场价格体系。

  他说,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稀土供应占全球市场的63%,而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向世界供应稀土,到90年代逐渐加大供应量,而目前,美国、俄罗斯产量都为0。

  林东鲁说,最近吵着要中国增加供应量的日本,长期低价采购了大量中国“用麻袋和编织袋出口的稀土”,也得到了大量从中国走私出去的稀土,但一加工后“就用小塑料袋高价卖给中国”。

  林东鲁对本报记者透露,中国稀土协会正在筹备,将很快成立,会长人选已确定,协会成立后可能将代表中国稀土行业发声,承担与国外稀土业界沟通、协商供应量的职责。而中国稀土学会与中国稀土协会,将作为中国稀土产业的“一体两翼”,共同维护其可持续发展。

  在林东鲁看来,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技术,二是避免产业过剩,“大家一哄而起,不认真思考有资源的地方到底该如何发展,各家什么都搞,最终很容易过剩。”

  林东鲁告诫说,因为稀土产业必须与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所以产业规模不能过大,“目前国际、国内需求分别是6万吨、5万多吨,而我们前端分离的能力已经达到20多万吨,没必要那么多企业。”

  至于稀土储量,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搞过一次稀土资源探查,但改革开放后全国没有对稀土资源进行过普查,因此是否还有地方存在未探明的稀土资源,尚无法确定,“还得来一次全国详勘。”

  “对稀土重视,我们欢迎。但搞得过热,甚至导致产能过剩,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必须要理智,要降温。稀土确实作用很大,但并非中国独有,别国也有,不要把它看得过重,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科技进步,把它合理利用。”林东鲁总结说。邵芳卿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