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抑制通胀要兼顾好就业

2010年12月07日 10:38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前,抑制通胀和扩大就业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任务。但是,由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使得这两个任务很容易变成了“鱼和熊掌”而不可兼得。只有采取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防止在抑制通胀的时候伤及就业,从而达到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在上世纪50年代,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近百年的经济历史研究发现,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表明了宏观政策方面的两难境地。因为降低通货膨胀率只能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反之,要降低失业率就必须容忍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通胀率与城镇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期,我国都处在典型的“高通胀、低失业”时期,基本与菲利普斯曲线相吻合。

  值得关注的是,从2006年开始,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率逐步上升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倾向。2006年,通胀率为1.5%,到2008年迅速增长到5.9%。与此同时,虽然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依然保持在4%左右,但实际失业压力大大增加。

  按照劳动部门和统计部门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开始使用调查失业率的指标以代替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

  虽然国家权威的调查失业率指标从未公布过,但普遍认为要比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高得多。毫无疑问,如果出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步上升的现象,那就表明中国经济有出现“滞涨”的风险,这也是菲利普斯曲线的一种异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通胀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需求拉动型通胀,也有输入型通胀,而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胀在未来尤其应该引起关注。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工资水平的持续上涨伴随着高通胀的情况多次出现。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曾有一项相关研究,对1985年至2007年通货膨胀和工资增长率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在此期间名义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面对未来通胀预期依然强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问题,如何在治理通胀和扩大就业中取得各方面的平衡,就不仅仅是一个决策层在各种宏观政策中如何选择的问题,而是一种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宏观调控的技巧展示。

  一般来说,对付通胀和失业不能够仅仅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

  因此,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相配合,采取相机抉择的做法,才能实现“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的效果。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保持货币政策由扩张向稳健转变的过程中,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小幅度加息的做法。与此同时,在财政政策上,采取大力减税的做法,抵消企业因货币紧缩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收入政策方面,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迫在眉睫,其基本原则是在经济稳定增长、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收入提高又有利于扩大消费,能够防止因投资下降引发的经济减速,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特约评论员李长安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