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千亿斤产粮大省“老状元”与“新秀”的对话 (3)

2010年12月20日 13: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亩地的成本四分之一由政府承担--补贴“打前锋”托市“压后阵”,惠农政策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记者:近年来,国家为支持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这些政策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保军(河南滑县农民):我这儿有个存折,是政府给我发的专门用来补贴种地开销的。我算过一笔账,种一亩地,各种补贴加下来快100元钱了。回想起6年前我刚拿到这个存折的时候,一亩地的补贴才12.3元。现在呢,种一亩地的成本在400元左右,四分之一由政府承担,我挺满意的。

  闫德久(黑龙江省肇东市农委主任):肇东市近年来真正尝到了当产粮大县的好处。今年,全市各种农业补贴资金有2.2亿元,国家给肇东市这个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也超过1亿元。现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非常高,种玉米的亩投入由过去的200多元增加到近500元,玉米亩产水平也比过去增加了一大截。

  记者:丰收之后的“谷贱伤农”问题,曾一直让我们困扰。现在虽然已经连续七年丰收,但一些地方粮价仍出现上涨的迹象,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李长轩(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推动农业发展,鼓起农民钱袋子,最关键的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目前以充实农产品储备为基础,适时吞吐调节的价格保护制度日渐成型。近两年,河南省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托市小麦”占到了全国的45%左右。

  吕朝文(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国家近年实施的托市收购政策有效地防止了“谷贱伤农”问题。今年,国家在黑龙江继续实施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临时存储大豆等政策,使农民心里有了底,也使市场上的水稻、大豆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种粮农民因此获益匪浅。

  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党中央今年提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随着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都会有新的提高。

  小麦种子历经10次更新换代,大机械耕地出苗更好--从“铁牛”到“探头”,“科技集成”成为粮食增产强大动力

  记者:提起“北大仓”,就让人想起那种“天上过飞机、地上跑农机、地边安探头”的现代化大农业场面。这些年,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增产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谢永坚(黑龙江省农委科教处副处长):黑龙江粮食生产从200亿斤到400亿斤用了24年,从400亿斤到600亿斤用了6年,从600亿斤到800亿斤用了12年,从800亿斤到千亿斤只用了2年。伴随着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正是科技投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加速提高。

  李树彬(黑龙江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农民):过去耕地板结得厉害,下雨不渗汤,晴天硬邦邦。去年村里建了农机合作社,买来大机械耕地,现在耕地明显耐旱,出苗更好了。春天时站在地头一看出苗,就知道哪块地用的是大机械,哪块地用的是小四轮。靠着大机械,我家50亩玉米今年单产1700多斤,增加100多斤。

  雒魁虎(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河南人多地少,人均耕地1.1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我们把高产创建当做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科技兴粮,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2010年全省共建小麦万亩示范田327个,平均单产达到531.42公斤,比全省平均产量高出36.8%。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