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深圳再当改革“排头兵”:六大领域迎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深圳再当改革“排头兵”:六大领域迎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2022年01月28日 22:1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经济观察)深圳再当改革“排头兵”:六大领域迎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深圳再当“排头兵”:六大领域迎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中新社记者 刘亮

  中国官方日前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特别措施》),加大对深圳的政策支持力度。如何看待此次《特别措施》的出台?

  战略定位高

  官方对深圳的“高定位”早有部署。

  早在2018年,深圳市就召开会议讨论《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规划纲要(2018-2035年)(讨论稿)》,明确了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任务。

  但当时的提法还只是“先行区”。直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才将深圳“先行区”的定位,提升至“先行示范区”,要求深圳不仅要先行,还要起示范作用,中央对深圳的高要求不言而喻。

  2022年1月26日,《特别措施》出台,围绕放宽市场准入,赋予深圳“24条”特别措施,让深圳再当“排头兵”,在全国率先布局相关领域改革。

  突破力度大

  《特别措施》包括六大领域——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和其他领域,24条具体措施。不少措施具有突破性意义。

  如在科技领域,《特别措施》瞄准前沿趋势,精准选择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数据要素交易、先进技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国际性标准产业与标准组织设立等领域试点开展市场准入放宽。

  在交通领域,在无人系统、航空、邮轮游艇和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出一批创造性、前瞻性的放宽市场准入举措,包括统一构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准入标准和开放应用平台等。

  “《特别措施》首次提出的打造‘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体系’‘全空间无人体系’等,是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示范意义的前沿发展方向与支持举措,精准服务深圳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有望为中国乃至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实践支撑。”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精准”施策

  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24条”措施的提出,是对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精准选择相关领域特别先行探索路径。

  “《特别措施》对应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的相关事项,选择科技、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其他等行业特别放宽准入门槛,为全国进一步放宽负面清单相关事项的准入限制先行探索路径,确保中国负面清单既能够不断有序放开,又能够实现精准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的有序衔接。”贾若祥说。

  郭丽岩表示,服务业是亟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的重点领域,现阶段市场主体反映较强烈的准入环节限制,多发于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因此,深圳率先在现代服务业相关领域进行放宽市场准入的一系列尝试,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圳优势”

  《特别措施》为何率先在深圳实施?这里不得不提到“深圳优势”。

  众所周知,深圳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历史积淀的优势有目共睹。但蓬勃发展的创新力量同样是深圳当下不容忽视的一大优势。

  2021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0%,规模和质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正是深圳城市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产学研融合方面,深圳更已走在中国城市前列。官方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特别措施》时也特别强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紧抓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

  在贾若祥看来,深圳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势明显、国际化水平高,《特别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激发深圳的创新潜力,强化深圳的创新优势;助力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此外,深圳与港澳合作密切的优势明显。通过在六大领域特别放宽准入门槛,还将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完)

【编辑:陈文韬】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