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唱好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双城记”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唱好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双城记”

2022年03月05日 2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唱好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双城记”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建言做强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 苏思 摄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唱好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双城记”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张燕 马佳欣)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且互补性非常强。川渝两地如何乘势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禀赋,唱好“双城记”,共同打造川渝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在2022全国两会期间建言: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做大做强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

  张兴海称,川渝两地汽车产业资源禀赋各异。重庆整车及制造业实力雄厚,且具备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大总成在内的完整供应体系;四川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性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平台、信息安全、感知传感器、芯片级导航定位模组、组合导航技术及软件/算法等技术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同时拥有高校和科研院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

  数据显示,目前川渝两地人口超过1.2亿,成渝双城汽车保有量均超过500万辆,高居全国第二和第三,汽车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川渝两地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达1600多家,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2021年两地汽车产量272万辆,全国占比超过10%。

  在新能源汽车急需的能源(电能、电池、氢能)方面,四川优势明显。如:2021年川渝两地水电装机9700万千瓦(重庆仅有791万千瓦),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发电量26%,鉴于此,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蜂巢均在四川落地建设电池工厂;川渝两地风能、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800万千瓦、8500万千瓦,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为721万千瓦、259万千瓦(重庆仅分别为165.3万千瓦和63.4万千瓦)。

  张兴海建议,以川渝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盘棋的角度,根据两地资源禀赋,从以能源为主的产业链一体化、核心技术研发一体化、应用场景一体化三个维度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发展,一定能产生1+1>2的效果,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做大做强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

  张兴海表示,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推动“一体化”发展。

  支持产业链(尤其是能源)一体化。加强两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合作,强链补链,优势互补,在区域内形成优质且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碳足迹追踪,要求所使用电池必须确保是绿电,也就是电能来源于水电、风电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支持清洁能源优先在“双城经济圈”消纳,支持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让新能源汽车充电及使用均采用碳足迹层面的清洁能源。

  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一体化。支持川渝两地在智能网联、核心三电、信息安全、软件及算法、导航等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的一体化推进,包括对氢能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

  支持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一体化。川渝地产新能源汽车,均一视同仁纳入两地的出租、共享出行及租赁领域,均一视同仁纳入两地政府公务用车采购目录。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内容说到了企业的心坎上。”张兴海谈到,这些措施极大促进企业创新驱动,也就是说科研投入越多,得到的政策优惠也越多。以他所在的小康集团为例,连续6年来,小康每年以整个集团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创新研发,下大力气,以滚石上山的决心和毅力来培育核心竞争力。

  经过努力,小康集团培育形成了高性能纯电驱动技术和智能增程电驱技术,打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驱智能增程技术平台(DE-i),推出了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和赛力斯AITO问界M5,成为重庆制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产品的领头羊。

  “就在3月5日,小康集团的高端新能源汽车赛力斯AITO问界M5正式批量交付用户,这是重庆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张兴海表示,关注创新引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增强了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信心。(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