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陈发树2.35亿美元化解青啤为日资控制隐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富豪陈发树2.35亿美元化解青啤为日资控制隐忧
2009年05月18日 10: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青啤回应"沦为日系公司"称股权结构变更无碍控股

  陈发树16亿受让青啤股权 收购操盘手是唐骏

  中国“老字号”品牌青岛啤酒是否会被外资控股?最近一段时间这一持续的争论如今暂时画上了句号。被称为“福建首富”的陈发树以2.35亿美元收购了青岛啤酒7%的股份,并成为青啤第三大股东。

  这样,在新一轮青啤的股权大战中,青岛啤酒集团以30.89%仍稳居第一大股东地位,外资朝日啤酒以20%股份位居第二,陈发树以民营资本身份一举进入前三,使得本土资本力量已相当稳固地掌控青啤。国资、民资和外资三类股权各居其位,青啤这一中国知名品牌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显然,在金融危机下外资的“退却”给了青啤股权重组以新的可能。

  去年金融海啸爆发前的几个月,英博以52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美国百威。行业人士认为这次并购给它造成了巨大财务压力。也正是在此项交易中,英博从百威手中获得青啤27%的股权。去年底,商务部在通过英博收购AB案时,明确要求其不得增加AB在青岛啤酒中的持股比例。这样,英博失去了控股青啤的可能。

  有酒业资深人士称,在大股东、二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的情况下,7%至关重要。他认为,陈发树入股青岛啤酒,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商界的影响力,同时也化解了青啤可能为日资控制的前景。

  陈发树这位“隐藏的富豪”再度浮出水面。公开资料显示,连锁商业集团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1987年在厦门经营日杂商业起家,1995年与兄弟陈晋江杀入福州开办“华都百货”,后自立新华都实业集团。他在2000年入股紫金矿业,并成为这家“中国黄金第一股”身后的重要股东。他直接和间接持有紫金矿业14%股权。

  去年4月,新华都集团以10亿元薪酬挖来原盛大总裁唐骏,还不包括年薪以及其他奖励。唐骏一度表示,有意将陈发树打造成为“中国的巴菲特”,这使得陈发树这位48岁的低调的福建商人一下子成了名人。

  唐骏是这笔交易的主谈判员。他随后向记者透露:“我们花了几个小时让对方认可我们的理念,剩下来的就是价格谈判。”他对陈发树投资理念和风格的概括是:“我们既是一家本土企业,也具有国际视野。”

  按照唐骏的设想,尽管新华都并不能给青啤带来技术上的提升,但是希望能在国际化视野、激励机制、管理机制方面给青啤带来价值提升。

  对照巴菲特,唐骏称新华都的投资理念将基于三点:首先是和民生相关的产业,其次投资对象是所在产业的前三名,最后投资对象需有国资背景。而青岛啤酒恰好符合这三个条件。

  据称,新华都关注青岛啤酒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出手还是较朝日啤酒迟了一步。市场一度猜测朝日控股青啤的可能。也正是这种传言,促使了陈发树最终出手。“民族情结也是我们入股青啤的一小部分原因。”唐骏说。

  业内对陈发树的评价也很克制。“不声张、不露富、行事低调、少言寡语,做事认真到面红耳赤,精明、能干,但胆子却并不大,甚至谨慎到唯唯诺诺。”

  但是,这位闽南商人的跨行业经营的经历却显示出超人的能力。他倒卖过木材,做到泉州最大的木材供应商。卖杂货,从一个10平方米的小百货店起步,开创了“新华都百货”连锁集团。本是给金矿承包土方工程,却择机进入矿业,变成了矿业巨头。此外,他在福州联手外资收购了“华城国际”地产项目,建起了旗舰式酒店建筑群。他还涉足旅游业,是武夷山旅游的第一任董事长。在几乎互不关联的“多元化投资”中,陈发树都显示他南派商人独到的眼光和精明。

  进入青岛啤酒,大概是唐骏试图将陈发树打造成“中国巴菲特”的第一步。早已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的跨国公司和跨国资本,在华尔街金融泡沫崩溃之际,有不少正经受“后院起火”的慌张,“套现”的欲望和紧迫,有可能让他们吐出不少在中国市场上本已到嘴的肥肉。这是否是本土企业和本土资本收复失地的机会?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很多有“对外依赖症”的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困境。但同时,一些紧紧抓住本土市场、努力培育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则在危机中显露出强大的生命力,他们甚至正在寻求在危机中做大做强的良机。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韩德云对记者表示,目前外部危机严峻,正是加速中国内部整合的好时机。他认为,中国企业能否在危机中实现有效整合、重新树立信心并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打破从前国有、民营的“出身论”。

  他提出,全球经济竞争的规则和惯例,都是“以国家整体为竞争单元”、“国家利益至上”,只应有本土企业与外国企业之分,内资与外资之分,而不应再划分成国有、民营和外资,这种“三分法”混淆了当下经济竞争格局的主要矛盾。

  不论国有、民营,只要是适应市场竞争、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就应加强支持力度,并形成龙头企业和本土产业资本集团,这样才能带领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许多企业人士都呼吁,在危机加剧的时刻,中国企业一定要“讲团结”,还要树立“靠自己”的决心和信心,共度难关。

  事实上,随着多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并购平台的建立,在法律上企业“国有”和“民营”的说法已经可以为“股份制”所涵盖,而发达市场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以市场主导的、混合多元型的企业模式才真正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竞争力。陈发树入股青岛啤酒,可以看作这种“新公私合营”的一种尝试。

  不过,“整合”之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在青啤股权之争暂时尘埃落定之后,操盘手唐骏就表示:“作为第三大股东,我们希望能在青啤拥有话语权。”但是,未来以什么方式和青啤合作尚无定论。

  一个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洋退”是真的退却,还是仍将卷土重来?“国进”、“民进”的步伐和节奏能否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还需要实事求是地认真考察。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本土民营企业要长大、做强,缺了国家力量和政府的有效支持,在全球竞争的平台上是难以成功的。同时,本土的“国营”企业如果不从民营企业身上学习高度市场化的生存、竞争能力,也不会在同跨国公司和跨国资本的残酷竞争中战而胜之。

  针对青啤股权之战的口水之争,有资深企业人士痛陈:“现在的问题,不应该是‘打民营、捧国有’,或者‘批国有,捧民营’,这是个观念陷阱,容易造成国内理念、市场、模式的长期分裂,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整合是根本!都是中国的企业,国家应给予共同的国民待遇,在平等待遇条件下,谁能在全球市场的炼狱中杀出来,谁就是龙头,就以谁为英雄,这才是根本标准。”(本报记者 王磊)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