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白领“过劳”状况调查:一场生命与金钱的赛跑(2)
2007年05月09日 07:20 来源:北京晨报

  专家观点:制度规范与自我拯救

  关于过劳死是否应该通过立法途径加以解决,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对“过劳”的判断标准和观点,中国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专家马昱告诉记者:“关于‘过劳’的系统理论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属于空白领域,中国疾控中心健康所虽然已经建立关于亚健康方面的课题,但至少得一两年后才能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成果。但目前网络上传播的这些关于‘过劳’方面的观念、判断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道理和理论来源,但其作为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目前无法判断。”

  中华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梁智指出,我们国家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在更高层次方面《职业病防治法》当中没有列进去,没有对这方面的规范。《职业病防治法》的特点是,对于那种明显存在职业侵害的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过劳死这个问题,因为它是一种慢性的长期的,所以说被忽略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应当引起我们立法机关的重视,应当引起我们执法机关的重视。

  北京医学会亚健康调整中心主任李建波认为,虽然我国去年曾出台关于包括“过劳死”在内的职业病防治文件,但从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来说,很难全面贯彻实行。

  中国政法大学民法教授刘心稳告诉记者:“过劳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欲通过简单的立法形式加以解决具有很大的难度,作为过劳死高发群体的个体,对是否加班和调节自身健康状况,应该有一定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如果单一地从法律上一刀切,对社会和个人都不适合。”

  记者调查:八成市民为高奖金自愿过劳

  记者日前在北京上地国际创业园区,针对“你是否了解‘过劳死’”、“你感觉有过劳症状吗”两大问题,对在该园区上班的60位工作人员进行了随机调查,接受调查的人员中,90%的人员认为“很了解”、10%的人员表示“经常听说”,80%的人员认为自己具备“过劳症状”,认为自己具备“过劳症状”的人员中65%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劳,但没办法休息调理”。

  搜狐网站一项参与调查人数达到11121的关于过劳死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2%的人偶尔或经常感到心慌、超过56%的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近50%的人对过劳死感到困惑、近30%的人为过劳死感到震惊。而慧聪网关于“你认为过劳死的原因”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5.38%的网民认为是心理压力过大、认为过劳原因是工作时间过长占23.08%、只有11.54%的网民认为过劳的原因是劳动强度大。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的人占34.4%,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82%的人选择了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条件是“奖金足够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