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会访谈:土地调整中给农民留点“零花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安徽两会访谈:土地调整中给农民留点“零花钱”
2009年01月16日 15: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合肥1月16日电(记者顾立军 吴兰)安徽全省的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实施两年来,建设进展情况如何?怎样才能更好推进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呢?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在哪里?日前,安徽省政协提交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调研报告,引起了省委书记王金山的高度重视。

  在正在召开的安徽省两会间隙,本网记者专访了此次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调研报告的起草人之一、安徽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严桂夫。他认为,可以尝试在适当的范围内,在土地调整中给农民一点自留地作“零花钱”。使大田可流转,小田可流通,允许农民宅基地物权化。

  新农村建设:南北差异大

  据严桂夫介绍,2006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部署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全省择优确定125个镇、1135个村作为示范镇、村,寻求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以期示范引导。为了比较切实地了解两年多来示范工程建设情况,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以此为专题,组织委员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并从4 月起,同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传义、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社长顾立军一起参加调研。了解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的现状,剖析难题,预测发展趋势,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形成报告,供高层领导机关掌握信息,了解动态,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

  调研组对全省范围内17个市的26个县(市、区)71个村、镇(乡)和农村经济组织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对示范镇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批有着较高起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各地建成或即将竣工,一些为农民需要、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的农村社会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大批示范镇、村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调研组总体印象是:示范点变化比较大,面上动静不大,南北差距较大。

  新农村建设:非“面子工程”

  严桂夫表示,通过这次调研,从面上直观,主要问题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与艰难的发展现实反差大,不少干部群众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一些干部群众对政府如何主导,农民的主体作用怎样发挥,认识上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办法不多;不少农民群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干部的事,是上级的事。 “等、靠、要”,盼帮盼扶;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希望短时间内出现奇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示范工程,政府扶持引导力度不够,地方财政投入跟不上;不少单位对为什么帮扶,怎么帮扶,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待进一步引导;形式主义的东西在一些示范点有所表现。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当作“新村庄”建设,推进过程中没有与产业规划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的虽然做了规划,但把规划当画画;个别地方推进“面子工程”,院子外面看是新农村,院子里面看还是老样子。对示范工程总结、巩固、完善、提高缺少跟进措施,全省多数地方点面结合、全面推进仍处于自然状态。

  严桂夫表示,这些误区,暴露出一些深层次方面问题值得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仍处在矛盾之中;(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一些实际权益不能很好维护;(三)对待“三农”的观念尚未正本清源;(四)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制度亟待清理和改革;(五)基层干部群众最担心中央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短斤少两”。

  新农村建设:给农民留点“零花钱”

  严桂夫说,通过调研政协从政策和实践层面上提出七条建议。分别为统一认识,调整思路;增强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以人为本,搞好规划;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要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和机制;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问题;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等七条具体建议,这些建议都是从实践层面上提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操作性。

  严桂夫表示,针对两年多来示范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具体政策上,要果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可根据实际状况,考虑在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宅基地制度和农村土地调整与置换、城镇和农村户籍政策,以及支农资金的整合使用等一些重要的政策和机制上先行突破。可尝试在适当的范围内,在土地调整中给农民一点自留地作“零花钱”。使大田可流转,小田可流通,允许农民宅基地物权化。

  严桂夫认为,安徽的新农村建设必将出现新局面,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编辑:唐伟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