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业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 面临新挑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民航业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 面临新挑战
2009年11月19日 09: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0年光阴荏苒,几乎从零开始的新中国民航业总规模已跃居为世界第二。

  据统计,到2005年,中国民航实现了运输总周转量257.765亿吨公里,位列国际民航组织所有缔约国的第二名。至2008年,中国民航实现运输总周转量376.8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24000倍,全行业拥有运输飞机1259架,机队规模60年增长200倍。开通国内航线1235条,国际航线开通了至47个国家、108个城市的297条定期客货航线,首都国际机场已跻身世界机场第8位,成为世界繁忙的进出港之一。

  60年一个轮回,中国民航业又站在新的关口,面临新的挑战。

  危机冲击亏损严重

  2008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增长速度大幅放缓,效益严重下滑,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374亿吨公里、1.92亿人次和40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仅2.4%、3.3%和0.2%,但增长率分别下降17.1、13和14.8个百分点。其中,国际以及港澳地区航线,客货运输均为负增长。

  2009年10月1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2008年度分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包括钢铁、电力、水运在内的九大行业中,仅有航空业“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航空运输业以282.2亿元的亏损高居榜首。

  世界航空运输业的形势更是严峻。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估算,2008年全球航空运输业亏损85亿美元,预计2009年将亏损110亿美元。

  虽然10月28日,国内三大航空集团———南方航空、中国国航和ST东航公布的三季报均显示,前三季度的利润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是这个数字里面存在着太多的“其它因素”:

  首先,由于炒作航油套保合约,导致去年东航和国航遭受了巨额的公允价值浮亏,于是三大航在去年年报上做了共计43.54亿元的计提减值准备,业内称之为“一次亏个够”。受此因素影响,三大航今年的业绩增长有了一个较低的基数。

  其次,从今年的三季报分析,利润增长主要借助于燃油套保的浮盈和政府扶持。其中,东方航空7-9月燃油套期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约人民币1.54亿元,甚至高于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南方航空公布1-9月获得的政府补贴15.66亿元;中国国航1-9月也有9.62亿元的政府补助,并且7-9月份的燃油套期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5.54亿元。

  对应地看,我国规模较小的民营航空公司既玩不起航油套保,又没有政府补助,于是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除春秋航空外全部亏损,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航业的冲击还远未过去,中国民航业还应有清醒的认识。

  国进民退增长乏力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成员。一个行业如果存在较多的这一类型企业,行业竞争将更加充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也会更有效率,同时还能避免特权、垄断等非市场因素的产生、同时大量增加就业。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2005年初,当时的民航总局下发《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掀起了新一轮民间资本进入航空领域的高潮。数年间,共有12家民营航空公司先后成立。

  然而,随着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加大投资的调控措施。调控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政府与国有资本天然的紧密联系,却引发了一场“国进民退”浪潮。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行业就是民航。

  同样是在2008年面临市场变化带来的巨大经营压力,由于其无力偿还拖欠中航油的1.4亿元、湖北机场集团的6000万元债务,成立于2005年的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8月27日被武汉中院裁定破产。而国有的东航和南航,2009年则分别从政府获得70亿元和30亿元的资金支持。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东航还分别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1060亿元的授信额度,以保证公司的资金链不会突然断裂。并由政府出面,将帐面价值一度资不抵债的东航和同样亏损严重的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上航进行联合重组。

  航空业曾是国内最早对民营资本开放的垄断行业之一,但是在这一轮国进民退行动中,民营资本面临全军覆没的局面:除了已经破产的东星航空,目前国内剩余的11家民营航空公司中,去年仅春秋、吉祥和东海三家盈利,其余均亏损。其中,鹰联航空被国有企业四川航空收购了72%的股权;去年12月停航的奥凯虽然复航,但美国联邦快递已经中止与其合作关系,元气大伤,最终再次停航。

  宏观经济学者认为,由于国家投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大多未能获益,经营困难还在延续,社会投资增长乏力,导致我国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非常脆弱,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困难较大。这在具有代表性的民航业,显然同样适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