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地方债:硬扛还是巧解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巨额地方债:硬扛还是巧解

2010年06月29日 08: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发难中国地方债,国际投行是善意提醒还是刻意搅局

  统计数字误差大,地方债务是风险可控还是命悬一线

  - 本期嘉宾:

  华 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奚君羊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崔新生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宋颂兴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编者按: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各界对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而难解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谜,同样引人关注。2010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急剧膨胀,大规模的投融资带来巨额债务。地方政府的高负债率像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利剑,即使无近忧,也必有远虑。如何让地方政府走出举债过日子的泥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岂止2.79万亿

  国家审计署:2.79万亿元

  国家审计署报告结果显示,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债务约合计2.79万亿元,其中各级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45万亿元。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从偿债资金来源看,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不足。

  银监会:7.38万亿元

  银监会给出了更为惊人的数字。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这一数字是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5万亿元的107.74%,地方本级财政收入3.26万亿元的226.38%。如果加上中央政府的6万多亿元国债和近4000亿美元的外债,中国的债务规模占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国外投行:23万亿-27万亿元

  高盛5月发布的报告认为,截至2009年底,地方政府总负债7.8万亿元,约占GDP的23%。中金、花旗等分析机构的观点则更为激进:到2010年底地方债务将到12万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的隐性债务,真实负债水平可能占GDP的70%-80%,即高达23万亿元-27万亿元。

  华民:审计署报告显示的2009年末政府性债务约合计2.79万亿,并未涵盖中国所有地方政府。而且,由于地方政府不被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他们的负债大多都是欠银行的,因此银监会的数据更准确些。此外,中国地方财政统计不透明,预算、结算都很难判断。地方债务的规模也尚未有完整的统计数据,风险难以得到结论。

  奚君羊:各方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了数据的巨大出入。地方融资平台比较公开,但事实上地方政府也用其他各种方式融资,也有的地方政府的融资并未用政府名义,而是用地方政府所属机构名义,如果加上隐性债务,真实负债水平要比披露的多很多。

  崔新生:具体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注意,地方债务的主体不是地方政府,地方债务也是缺乏产业投资规划的盲目招商引资的显现。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高盛等国外投行的报告。可以说,本次地方债务危机被炒起来恰恰是高盛等投行的功劳。高盛曾经为深陷金融危机的希腊提供过解决方案,结果显而易见。前车之鉴不可小觑,我们不能跟着高盛的报告进行决策。

  祸起“4万亿”

  据审计调查,截至2009年底,所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在政府性债务余额的2.79万亿元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占62.72%;当年新增1.04万亿元,占37.28%。而在这些新增债务中,仅有8.92%用于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建设2008年前已开工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2009年地方债务的急剧增加?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