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泡沫论"不断 专家:股价房价物价谁涨最可怕?
2007年07月16日 08:4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股价上涨能让更多企业上市、让区域经济得到发展、财富可以共享,而房市的收益极不平衡,甚至是掠夺性的。另外,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房地产的泡沫会提高地价,会阻碍工业用地。

  上半年,股指动荡攀高;房地产经过几轮调控依然保持价格高涨趋势;而去年年末以来由粮价、肉禽涨价引发了物价上涨。价格在上扬,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泡沫论”。股市如何不变“疯牛”?房地产能否继续调控?物价走势是否存在通胀担忧?在股价、房价和物价之间,调控如何平衡取舍?就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对“流动性过剩”有独到观点的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

  流动性压力主要来自上游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经济学界都在讨论“流动性过剩”,到底评判“过剩”的依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赵晓:虽然现在对宏观经济有各种判断和声音,但是“流动性过剩”我认为已是基本事实。

  我现在思考“流动性”问题要分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块来看。上游就像洪峰来临,是中央银行所面对的由于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基础货币大量地释放;中游主要看M1与M2的关系、M2与GDP的关系;下游看的是信贷、投资、存款准备金。这样看会清楚地看到本质,目前是上游压力太大,有学者也认为央行的继续对冲已难以为继。这是真正问题所在。

  但我认为,单看M2这个中游指标,还有下游的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等指标,都不足以说明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本质。现在看到的M2是中央银行调整之后的,存款准备金也在合理范围之内,但央行实际上已经承受了上游太多的压力,“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流动性过剩”带有国际性,现在全世界钱太多。世界金融体系以美元为本位,美国发行大量美元,以前这些钱会被美国经济自身吸收掉,像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此前一轮的吸收,但现在不同,目前美国M2增长达7%,而经济增长只有3%,它本身吸收不了这么多钱。目前,全世界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都在寻找价值高地,中国由此成为了资金最大的避风港和吸纳者,当然还包括其他国家,比如印度。

  流动性加剧资产价格上升

  《第一财经日报》:这些“世界资本”在中国如何加剧了流动性?

  赵晓:相当一部分资金到中国,是跟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一是与中国经济实质相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全球之最,吸引着各类外商直接投资,因为确实有实质的利好,中国投资回报率在40%左右。另一个因素,中国吸引的不仅是直接投资,还有资本投资,这些投资不仅看好中国的实体经济,他们看重的是更高一块的资本、资产。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增长还有极大空间。中国目前人均GDP只是2000美元,城镇化只发展了三分之一,这就说明我们发展还远没有结束。

  这样也导致了外国资本流入中国的流动性具有趋势性,还将不断进入。

  更重要的问题是,其实国内资产价格上升那么快,不仅是外资问题,外资只是点了一把火,实际是引发了国内储蓄存款搬家。现在存款已经是几十万亿元,只要其中10%跑出来,就是几万亿元,对经济的冲击不可小觑。

  目前,在外资投资的引发下,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缩水,也都取出储蓄去买股票、买房产,这就是“流动性过剩”的传导机理。

  此外,我们看“流动性”,不仅看基础货币发放,还要看货币创造能力,这是更关键的。一方面外汇不断流入,发行大量基础货币,另一方面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国际因素引发,导致国内开始蜂拥追逐资产价格。

  将“泡沫”引向结构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面对如此多的“钱”聚集的“高价”,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赵晓:目前主流的观点就是“流动性过剩”不好,是风险,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主流的政策也是以对付“流动性”为主,让央行对冲,还有就是根本不要这么多钱进来,外商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成立外汇管理公司,股市高了就打压、房市热了就灭火。

  其实这里面很多问题都不是那么简单,需要系统思考。对于现在研究国内经济的人,也是很大的挑战。

  当前我们都喜欢拿中国和日本作比较。日本由于日元被迫升值,也导致大量外汇流入,流动性过剩。但我们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不同,它是在经济已经完成现代化之后,那么多钱才进来,而我们现代化根本没有完成,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换句话说,是投资仍然不够,仍然是需要建设的国家。我们是风险下有机遇的。

  我们对泡沫的研究非常粗糙。大家都拿日本说事,但是“泡沫”要比较、要细分。比如美国最近一轮的互联网泡沫,这个“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没有太受影响,恰恰相反,美国的经济在全球的实力进一步上升,完成了结构调整,互联网新产业出来了,包括微软、英特尔等世界新500强企业诞生,它的经济结构更加先进。

  当时是全世界拿钱帮了美国进行结构调整。而日本的情况比较糟,日本是银行体系崩溃,整个经济的血液断了。美国没有牵扯到银行也没有房地产泡沫,美国网络泡沫之后银行的不良资产连2%都不到。

  所以,首先中国是有事做的,除了房地产,我们跟日本当时比有太多的基础建设、发展建设空间,日本当时实在没有事情干,只能去做房地产,但是中国可以引到实体经济方面。第二,中国有将“泡沫”引向推动结构调整方面的机遇。

  2006年以来,“资本”逐渐从房市进入股市。此前,追求资产升值的都只能去投资房地产,这个趋势我认为应该坚持。

  房市泡沫更具掠夺性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你是否认为“过剩”的资金应更多地引向股市,同时发展资本市场配置作用,引发经济结构升级?

  赵晓:是的。股价上涨能让更多企业上市、让区域经济得到发展,这么多钱流入中国实际上还是看好中国经济。

  股市的“泡沫”还有一个好处,财富可以共享,而房市的收益极不平衡,甚至是掠夺性的。另外,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房地产的泡沫会提高地价,会阻碍工业用地。

  从“泡沫”破灭的角度看,现在银行和房地产关系太深,目前都是按揭买房,银行拥有太多房地产贷款,中国50%左右的抵押都是房地产。而股市方面,目前严禁银行资金入市,股票的风险也就是投资者的风险,如果股市“泡沫”出现问题,银行依然能够幸免,整个经济的血液不会中断。

  引导房市投资资金进入股市,可能整体“泡沫”风险会下降,还增加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如果股市没有繁荣起来,房地产资金链又出现问题,地产“泡沫”破灭,那就是最差的可能性——信心的崩溃,那将引发真正的通货膨胀。

  所以相比之下,同样是“钱”多,中国的情况与日本是不相似的,现在宏观调控的方式不是哪里有火就灭,也不是把钱推出去,拒绝国际投资资本,惧怕“流动性”。

  中国的GDP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而金融资产只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所以中国要做的当然是发展金融市场。(宋蕾)

 
编辑:杜晓辉】
:::相 关 报 道:::
·物价不能再涨了 调查:近8成人认为涨价损害利益
·奥运会将成为股市护身符? 股市奥运神话遭质疑
·收入增长提振消费 楼市高涨或变身“第二股市”
·房价高涨、房租原地踏步 买房出租小心得不偿失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