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测:中国的加息周期将持续两年

2006年08月23日 08:5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八月十九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零点二七个百分点。央行负责人表示加息旨在抑制投资和信贷需求的扩张。图为位于北京长安街的中国人民银行大楼。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23日电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舆论普遍预计中国宏观调控持续紧缩之际,“下半年将再次加息”的说法并不鲜见,不过,摩根士丹利作出的“明年底之前将再加息四五次”的判断却令人诧异。

  22日,国际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简称大摩)发表研究报告称,今年年底之前中国将再加息一次,明年底之前再加息三至四次,每次的幅度为0.27个百分点,累计幅度为1.08至1.35个百分点,整个加息周期历时两年。

  该报告由大摩亚太区经济研究部经济师谢国忠和任永欣执笔。谢国忠曾在今年6月预测中国将于8月份之前加息,而实际加息则是在8月中旬。

  两名经济师的理由是,中国存款利率的“中性水平”应该不低于5%,如果实际利率达不到“中性水平”,则房地产等行业的过热情况难以消退。

  报告认为,中国的利率水平一直偏低,直接导致资金流入收益更高的房地产市场。经过上周的加息之后,目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52%,离大摩所说的“中性水平”仍有相当的距离。

  按照大摩经济师的阐述,中国已进入一个持续加息的周期。不过,国内的一些机构和专家对此并不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本次加息的效果尚有待观察,要等进一步的经济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举措,况且加息并非国家宏观调控的唯一手段。他并不赞成大摩连续加息四五次的“猛药”,因为中国宏观调控的局面比较复杂,难以用他国的经验和教科书上的理论来作判断。

  事实上,利率“中性水平”的概念主要在西方国家使用,中国央行基本不使用这样的字眼,而且,国外学界一直认为“中性水平”很难准确地确定。

  此外,国内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的研究报告也不赞成加息周期的说法。其理由是,中国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并非历史低位,未来不会出现高通胀的情况,企业的利润率不能支持高利率。 (李若愚)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