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少林寺谋求济世度人而非给商业“度”去(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释永信:少林寺谋求济世度人而非给商业“度”去(3)

2010年08月06日 14:36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年释永信在练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伍 如何顶着压力还少林寺清静?

  ——帮过、救过的人都反目为仇了

  一部电影《少林寺》,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从而拉开了少林寺再次中兴的序幕。

  电影问世后,许许多多少年慕名来到少林寺,但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座破旧的庙宇和二三十个和尚。

  这个时候我们就感到,电影能带来人气,但要使人气持续下去,还必须依赖于少林寺自身的发展,我们把这称作“后《少林寺》时代”。

  电影问世后的少林寺,不但破旧,还添加了杂乱,游人的增多,吸引了无数的小商小贩。当时,在这个狭窄的小山沟里,竟然有30多家武校,2个行政村,多个政府单位,数不清的商铺,2万多人,而少林寺的常住院里不到100个僧人。我担心,如果少林寺在嵩山的空间没有了,那么少林寺在中国、在世界的空间也将会失去,天长日久,谁还愿意到你这个又脏又乱的地方来?

  当时我心里想,不是让少林寺搬出去,就是请当地群众搬出去。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少林寺留在原地更有利于发展。但这样大的拆迁工程,涉及到这么多人的切身利益的事,真是难上加难。我先前对动迁多少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没想到来势凶猛。眼前利益受冲击时,哪怕是我帮过的人,甚至救过的人,最后都反目为仇了。好多人在旁边看笑话,看少林寺被人围攻,看我被人取笑,压力可想而知。十几个国家的媒体都过来采访,把事情炒得沸沸扬扬,我一面处理拆迁的事情,一面还要接受媒体的逼问,几乎是两面作难。

  尽管如此,每天看到来自各地的游人们充满希望又感到失望的神情,我又找到了动力。

  在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少林环境整治与拆迁工作出现了重大的转机,拆迁工作终于顺利地推进了。如今的少林寺,尽管还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改观了许多,多少有了点“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诗情画意——这才是我心中梦寐以求的少林。

  陆 少林为何要走向社会?

  ——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我主张佛教入世。出家后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少林寺的入世和交流,是为了让社会更多的人参与佛教、认识佛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众生,提供更多机会,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这些年来,寺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慢慢修建破旧的庙宇,以恢复禅宗祖庭的气势;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坚持坐禅、考功、打禅七,定期举办机锋辩禅;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机构和少林武僧团;自1990年开始,我们跨出国门,走过了六七十个国家 (和地区),还设立了几十个少林寺的海外中心;少林功夫向联合国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我也在某些媒体看到一些争议,甚至是指责的声音,对此我能理解,毕竟他们都是关心少林的。但是需要认清的是:我们并没有把少林本身拿出来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我们拿出来的是经过提取的少林文化,以此进行文化的产业化运作。当然,我也可以什么都不做,躲在清净之地独享悠闲;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传承千年的少林文化在我们这代得不到弘扬,少林在这个时代没有发展,反而萎缩,那我们岂不是成了历史的罪人?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