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少林寺谋求济世度人而非给商业“度”去(6)——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释永信:少林寺谋求济世度人而非给商业“度”去(6)

2010年08月06日 14:36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禅堂里打七的禅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玖 少林的发展之路难在哪里?

  ——如何度人而不给商业“度”去

  我们从信仰出发,从求生存谋发展的愿望出发,从为热爱佛教文化的人服务的角度,寻找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切入点。诵经是一种方式,帮人做佛事是一种方式,办少林药局是一种方式,开素餐馆是一种方式,功夫表演是一种方式,搞出版是一种方式,拍摄与少林寺有关的电影也是一种方式……

  开展这些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商业活动,是为了弘扬佛法,更关键的是让当今世界的主流人群喜闻乐见,愿意参与。这些项目既弘扬了佛教,又解决了我们的生存问题,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盈利还是非盈利,我们仍然随缘。但我们对少林寺包括少林无形资产公司名下的收益,则始终坚持按宗教的或非营利组织的原则进行管理,除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全部收益都用在了文化传承保护、慈善事业及国际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上。

  对我们来说,难就难在身处商业社会,如何因势利导济世度人,而非被商业给“度”去了。面对商业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这些年,少林寺无论禅七法会、三坛大戒,还是少林问禅,以及少林功夫剧产业和“功夫之星”海选等佛教禅武文化的利生事业等等,让世人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潜能,也见证了我们队伍的不二信念。

  师父当家时,少林寺很穷,生存的环境又恶劣,我们这一代少林僧人则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禅宗祖庭,又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宗教文化资源;加上政府越来越宽松的宗教政策,今天难道不是少林寺发展的最好机遇吗?

  这些年,少林寺所走出的每一步,总遇到一些阻力。一些人不理解我们,是暂时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如果你对所有人的评价都非常在乎,因此畏首畏尾,那就啥都做不成了。凡是在信仰的层面上做事情,不管旁人怎么说,我都不在意,我很容易做到“劳身不劳心”。

  晚报记者 詹皓 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