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车延高风头盖过文坛大腕 鲁奖颁奖礼遭媒体围堵

2010年11月11日 10:42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9日晚7时40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以下简称鲁奖)颁奖典礼在绍兴大剧院准时举行。方方、苏童、彭荆风、李鸣生、车延高、王干等三十名获奖作家悉数到场。李冰、铁凝、陈建功、何建明、陈崎嵘、李敬泽等中国作协领导鱼贯经过星光大道走进颁奖现场。

  “羊羔体”此前曾引发网友争论,而此次也是本届“鲁奖”最大的新闻,为前晚的颁奖典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致辞时,也特别提到了本届鲁奖引发的诸多争议,铁凝说,对于文学评奖,各种议论都会有,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即使是批评,也没有必要回避甚至害怕,“但所有的益处都是批评带来的”,而“得不到批评的人最终会失败”。

  车延高遭遇媒体围堵

  9日下午本报记者拨打过车延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车延高说话相当谦逊,不停地感谢辽沈读者对他和他诗歌的关心。但是却拒绝在颁奖典礼前接受采访,“一方面我现在的身份不便于说什么,也不想参与炒作这件事情。另外,在颁奖典礼前组委会要求我不能接受采访。”

  到了晚间的活动现场,车延高的亮相几乎让其他获奖作者都成了配角,就连同时站在红地毯上的苏童面对媒体时也打趣说:“别围着我啊,车延高在那儿。”而车延高的表现则相当温和、低调,面对各家媒体的穷追猛堵,车延高只表示,请大家不要只看网上的那些评论,希望大家能真正阅读自己的获奖诗集《向往温暖》。

  回到获奖作者下榻的酒店里,各路记者也是追着车延高不放,只见从餐厅里下来一堆作家,好多记者上去见人就问有没有看到车延高。有人用手一指:“前面那个”。看到记者追来,车延高只得面带笑容、双手合十,连连告饶,“请媒体饶了我吧,我真的怕了。”

  颁奖词回应网友质疑

  此前,中国作协发言人陈崎嵘在作协新闻发布会上曾就“羊羔体”事件表示,车延高的获奖与他的身份无关。“很多评委根本不知道车延高的身份,获奖在于诗歌文本的本身”。对此,许多网友提出质疑,因为鲁迅文学奖诗歌评委会给车延高的评语是:难得一个坚硬的市纪委书记有如此柔软的诗心……这让陈崎嵘被指为公然撒谎。当时,陈崎嵘给出回应,网上流传的所谓评委会评语并不是评委会的意见,这是以讹传讹。在鲁奖的颁奖典礼上,组委会会有一个准确、完整版本的诗歌评委会意见提供给大家。

  前晚,车延高获奖的颁奖词无疑因此成了典礼上的最大看点。中国作协对车延高诗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向往温暖》中,车延高诚挚地书写他的所见与所思,温暖是这部诗集的鲜活内核,在宽阔的诗境中,诗人对他人的生活和命运,对人间万象、山川风物,都怀着亲切、敬重之心。以多变的风格寻求丰富的人生经验与体悟的诗意表达。”颁奖词的终结版无疑回应了种种质疑。

  业内反应

  同行认可车延高的作品

  车延高的作品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前晚,与车延高一同问鼎诗歌奖的李琦,在领奖时被主持人张泽群问及,如何看待社会上对部分获奖作品的争议时,李琦说:“今天站在领奖台上的这几位诗人都是我认为在中国诗坛上优秀的诗人,他们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而在昨日上午举行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作品研讨会上”,诗歌初评委员会副主任、终评委员会委员郁葱在发言中也提到,“羊羔体”事件体现了现在网络言论对道德和法律的无视。网络刻意把一些纯正和美好的东西娱乐化、庸俗化,这会影响诗歌本身对网络的信任度。这种现状要想在短时间里有质的改变是不可能的。而对车延高在整个事件中的反应和表演则体现了中国诗人的宽厚和宽仁性格。郁葱同时强调,写诗的诗人,应该是没有身份区别的,诗人就是诗人,与其身份无关。说诗人是官员诗人、农民诗人、石油诗人等,这样的归类很不科学。多几个好官员写诗,让他们心存诗意,是中国文学和诗歌的幸事。

  而“鲁奖”诗歌组评委会主任雷抒雁在接受记者采访也表示:“参评‘鲁奖’的诗集127本,初评评出20本,车延高的诗集能获奖,当然有其过人之处。”但对于那几首写徐帆、刘亦菲等明星的作品,雷抒雁则说,获奖之后,他也曾告诫过车延高,作为诗人,你的写作要有所选择。雷抒雁认为,“羊羔体”事件后,车延高对待写作会更加的认真,为官会更加自律,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会始终在群众的监督之下。

  记者陈妍妮 电自绍兴

  车延高获奖的颁奖词

  在《向往温暖》中,车延高诚挚地书写他的所见与所思,温暖是这部诗集的鲜活内核,在宽阔的诗境中,诗人对他人的生活和命运,对人间万象、山川风物,都怀着亲切、敬重之心。以多变的风格寻求丰富的人生经验与体悟的诗意表达。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