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契丹语和室韦蒙古言语一致

2010年11月16日 1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记者采访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长王未想时意外获悉,就在当地,有一位叫舍丹扎布的民间学者用蒙古语解读契丹文字。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引起业界专家的注意,但是王未想认为他的解读有一定的道理,可资契丹文字研究界借鉴。

  “他的解读思路我认为是对的”

  他从蒙古语的角度来解读契丹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王未想费了很多周折,仍没能联系上舍丹扎布。据王未想介绍,舍丹扎布今年已经80岁了,当过煤窑工人,做过喇嘛,也曾担任过中学老师,退休前任巴林左旗民政局副局长、调研员。

  令人欣慰的是,在王未想的帮助下,记者拿到了舍丹扎布用40年心血写就的一本研究契丹语和蒙古语关系的《北方史话》。里面除了涉及辽史、北方史等内容外,大部分都是关于蒙古语和契丹语关系的总结。行文简洁,读起来倒是简单易懂。

  “这本书写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讲我们这个地区的时候。因为我是搞辽史研究的,舍丹先生书中写的我都了解。舍丹本身是蒙古族人,对语法的分析、逻辑上的推理,比咱们这些只懂汉语的人详细得多。他从蒙古语的角度来解读契丹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王未想说,舍丹扎布虽然在用蒙古语解读契丹语上有值得关注的想法和思路,但受制于有限的文化水平,舍丹还无法将这些想法诉诸学术论文进而向外界公开。在学术界,即使在内蒙古境内,他的名字也仍鲜为人知。“但是通过这本书,我能看到他思想中的一些非常闪亮的东西,这些思维很了不得,他的思路是对的。这个老头非常执著,一辈子都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想给后人留点东西。这本书是在巴林左旗旗委宣传部帮忙下印的。”

  “因为舍丹扎布是真正的蒙古族人,对蒙古语语法比较熟悉,从蒙古语、契丹语中他摸索出来一些规律,包括‘契丹’这两个字都是蒙古语。比如捺钵,蒙古语就是行营、牧场的意思。最值得注意的是蒙古语音和契丹语音的这种规律,他分析得不错,并做了一些归纳性的整理。现在解读出来的契丹大小字,大都是在语义上的解读,从语音上解读的还很少。文字我们在墓志里面能找到,可悲的是语音失落了。一千年前人们说的话,现在的人能知道吗?所以只能从历代沿袭的蒙古语中吸纳一些字的语音,应该有人来注意这个事情。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