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官员写诗引发文坛地震 人们因何排斥官员文学?

2010年11月21日 10:1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很多人眼里,文学是有门槛的,官员不能弄文学,打工的人不能弄文学,甚至商人、军人也不能弄文学。如果官员业余时间一定要搞文学,自娱自乐可以,万不可真把自己当文学家,还要加入作协,到文坛评奖,与文人争利什么的。所以,一旦有官员写诗,又堂而皇之地得了鲁迅文学奖,便很自然地引发了文坛地震。

  我不想对具体的人或作品发表意见,我想理清的是为什么世人会有这样流行的看法?这与当前的政治生态有关。时下的官场虽然讲究学习,但那通常是指学政治、经济、法律等所谓有用的知识,文学、书法、绘画不过是陶冶性情或者消遣娱乐、附庸风雅的玩艺儿。在有的地方,爱好文学甚至是不务正业或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在某些领导的潜意识中,文人是不适合做官的。为什么不适合?因为文人自由散漫,而政治要求高度一致;因为文人讲真情实感,而政治要求权谋、善变;因为文人老替百姓说话,而政治要求有大局意识……

  矛盾论讲对立统一,文人与政治的矛盾也是对立统一的,就是说,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比如,文人讲真情实感,习惯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他们就能及时而全面地了解百姓诉求,一旦当人民内部矛盾爆发的时候,他们就会迅速发现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却往往因为与百姓的过于隔膜而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反而会激化矛盾。这一点,在“文人治国”的宋朝,可以看得很清楚。以苏东坡为例,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吟诗作画,无所不精,可是他的施政也极有手段,总是心系苍生,为民请命。他到杭州的时候,遇上粮食欠收,立即上奏朝廷,要求缓交贡米,并从邻近地区收购粮食,把义仓里的存米投放市场以平抑粮价,结果全州没有一人饿死。而十多年前的一次饥荒,杭州地区曾饿死过50多万人!任扬州太守的时候,他发现州吏正忙着准备一年一度的“万花会”,需用芍药花几万朵,完全是硬性摊派,劳民伤财,便果断地下令停办。这一切,为什么他的前任、他的同僚做不到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学的滋养使东坡一直是一个性情中人,混迹官场多年而不被异化,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在那样一个崇文的年代,一个官员不会舞文弄墨,那才叫丢人呢。盘点一下当时的官员,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即以现代而言,谁敢小视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成就?那可真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当年,郭沫若和毛泽东的唱和,是极为风雅之事,谁敢说那是不务正业,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其实,官员文学、打工文学之类的提法本身就颇为荒谬。对真正的文学而言,写作者的职业、性别、贫富等等,都是外在的因素,关键是看他的文字是否真实地表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情感和思想是否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鲁迅先生在谈革命文学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者’,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同样的道理,一个官员是不是真的文学家,要看他的文字是真情实感还是无病呻吟,是把文学当作自己的存在方式,还是在附庸风雅,这些分清了,那么其文学水平之高下也就一目了然了。

  我想,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排斥官员文学,人们所排斥的是他们把官场的请托送礼之风带入文坛,污染了原本圣洁的精神殿堂;就像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仇富,人们所仇视的是那些靠不正当手段攫取财富的人。在我看来,如今,好的官员作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官场上真的矗立起几个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东坡,那么,官员获文学奖之类的话题也就不成其为话题了。徐怀谦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