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岭南写真:“席狮舞”,客家文化久远的记忆

2010年11月22日 0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梅州11月21日电 题:“席狮舞”:客家文化久远的记忆

  作者 杨草原 古敏灵 刘雁

  广东梅州的席狮舞,俗称“打席狮”,是佛教盛传梅州时期、结合客家文化所产生的一种传统民间祭祀舞蹈。2008年“席狮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梅州市民间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怀着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切,近日记者专程走访“席狮舞”传承人释宝华。

  在通往碧峰寺的路上,佛声回荡在百岁山的上空,显得格外庄重。年近古稀的释宝华面对记者的来访表现非常高兴,并把我们迎进了狭小的会客室。在简陋的墙壁上,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国家级和省市有关领导前来视察时的照片,颇为抢眼。

  在采访中释宝华告诉记者,“席狮舞”源于梁朝,是民间用来驱魔降妖的礼仪法式,传说其有降妖除魔的作用,所以被民间广为推崇。过去梅州宗教活动昌盛,从事佛教活动的人数较多,因此民间举办丧事时都愿意请佛家弟子到家做香花佛事,以求日后平安。而“狮子”寓吉祥,可驱除不吉祥之物,因此“席狮舞”成为民间举办丧事的重要仪式。

  谈起与席狮舞的结缘,释宝华感慨地说,上世纪70年代,家庭生活非常艰苦,14岁时便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务农。18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跟着身为和尚的父亲学起了做法事,当时周围的和尚都觉他与“席狮舞”有缘,鼓励他学习,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跟随父亲学起了席狮舞。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操练,渐渐热爱上了这种舞蹈。释宝华掌握了表演“席狮舞”的精髓后,把狮子的形态演得惟妙惟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在谈起席狮舞的传承情况,释宝华说,“席狮舞”表演难度非常之大,表演者要模仿舞狮子跳涧、扑食、饮水、采青等各种动作,这些都要靠硬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方能把功夫学到家。当今年轻人虽然对学习“席狮舞”感兴趣,但终因怕苦而选择放弃。如今在5位学习”席狮舞”的徒弟中,练得较为传神的有两个徒弟,一位是释宝华自己的儿子,年仅27岁;另一位较大的已有36岁。

  据了解,为了保护发扬民间艺术,梅江区政府制订了10年保护计划,采取了理论研究和社会普查撰写资料,同时还鼓励身怀“席狮舞“绝技的老师傅,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一代。在保持传统“席狮舞”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培养创作人员(音乐、舞蹈),把梅州独具特色的“席狮舞”在客家地区早日焕发光彩。

  此外,梅江区教育部门在梅州市粤东少林文武学校建立常年培训基地,努力把“席狮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教学形式广泛推广,为梅州市打造“文化名城” 增添活力。完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