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那多新书聚焦流浪汉命运 称“文二代”传承文化

2010年11月26日 09:1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年作家那多(右图)长篇小说《亡者低语》日前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那多手记”系列的第十二部,小说以上海“钓鱼执法”为背景,讲述了多个城市流浪汉神秘失踪的故事。昨天,那多接受采访时表示,流浪汉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人群,他们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但他很感兴趣。作为“文二代”,那多很为自己的身份自豪。

  >>新书

  聚焦流浪汉之命运

  《亡者低语》是那多悬疑小说“那多手记”系列第十二部。在小说中,记者那多奉命调查“上海钓鱼案”,在调查过程中不经意发现城市流浪汉神秘失踪,近而发现失踪案与数年前逃掉的“太岁”有密切联系。只是这一次,事情更加复杂。神秘的失踪案、离奇的死亡案件、不可思议的异现象、生物的莫名变异……冥冥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操控着一切,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那多对案件的深入调查,真相相继浮出水面。

  谈到缘何新作关注城市流浪汉,那多解释说,他对这一被冷落的群体充满好奇。“对很多都市人来说,他们不关注流浪汉。他们的一致心态是,流浪汉是死是活,事不关己,最好不要看见流浪汉或乞丐。似乎流浪汉群体是另一个世界。”那多说,“我就在想,如果流浪汉世界发生了一些比较可怕的事情,谋杀或是什么,到底有谁会去关心。我想可能流浪汉自己都不关心,因为他们彼此并不是亲人。警察可能会关心,但因为警力有限,也未必持续关心。出于这一想法,我就以‘上海钓鱼案’为背景,引出流浪汉相继神秘失踪的故事。”

  三年前出版长篇小说《纸婴》时,那多曾表示不再继续“那多手记”系列创作,对于此次回归,他说主要是应读者要求。“我每次去书店签售时,总有读者追问什么时候出版下一部。这个系列写到今天就像一块肉一样长到我身体里,与生命连成一片,放弃实在可惜,就决定继续延续这个系列。”那多说,今后,他会一手写“那多手记”,一手写类似《甲骨碎》《百年诅咒》这样的悬疑推理小说。

  >>悬疑

  逻辑性不强是软肋

  “那多手记”至今已出版12部。回忆最初的创作,那多说,他是受到了卫斯理和倪匡的影响。“我觉得他们开创的这个形式很吸引我。这类小说故事和结构都非常简单,但它有非常出乎意料的结局。而且,他们会用自己的想象去解释这个世界。”那多说,他上中学的时候,看了上百个卫斯理写的故事,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写悬疑小说。

  在国内,悬疑小说、武侠小说等类型文学一直没被主流文学界所重视,各个文学奖项更是与它们无缘。对此,那多并不在意。他说,其实“类型文学”没什么不好,写作这类题材的作家千万不能妄自菲薄。举个明显的例子,好莱坞电影说到底就是类型电影,它的套路细致而严格。类型小说也是这样,只要写好了,一样会受到读者青睐。在那多看来,现在悬疑小说不被主流文学界看好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看好。何况写小说这件事,原本就与评奖没有关系,得不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喜欢。把脉中国的悬疑小说,那多认为,故事逻辑性不强,是当下国内原创悬疑小说最大的软肋,把这个最基本问题解决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那多认为,倘若中国小说真正被欧美世界接受,类型小说或悬疑小说是最有可能的。因为它翻译难度低,作者关注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大凡只是把故事翻译好就简单多了。余华、莫言等作家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严重的语言问题,一旦翻译不好,小说的魅力将大打折扣。那多认为,在中国现有类型小说中,相对成熟的还是悬疑小说,“我是一直想能够写出可以进入亚马逊、纽约时报排行榜这样的悬疑小说的”。

  >>“文二代”

  传承理想值得尊崇

  那多是《萌芽》杂志主编、作家赵长天的儿子,不折不扣的“文二代”。作为“文二代”,那多觉得这个传承是很自然的现象,“我觉得就像一个庄稼汉的小孩,从小看着他爹在地里干活,他自然而然就会干农活了;一个在车间里长大的孩子,看着他爸在车间摆弄,他一定动手能力特别强,一定也会摆弄一些小收音机、小无线电之类的一样。一个生活在作家家庭里的孩子,从小看到的就是这些东西,有那么多书去读,能看到他在看什么书,看他写什么,看到他和其他作家交谈,这种耳濡目染的效果是相同的。”那多说,好在“文二代”传承的是文化,不像“富二代”继承的是财富、“官二代”传承的是权势。“文学是一种理想,值得大家尊崇。”那多说,他为自己是“文二代”而自豪,如果有可能,他还想把儿子培养成“文三代”。

  不过,那多坦言自己在写作上并没有得到父亲太多指导,原因是他们写的东西各不相同。“我在写小说之前写了很多杂文和散文。最初,我写完会给他看,他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来,我写的小说多起来,他也就没有精力和时间指导我了。”那多透露,父亲其实很不希望他成为作家,因为在那样的年代,写小说是一件很枯燥而痛苦的事,版税、稿费非常低,又很辛苦。没想到今天作家的日子又好过起来 ,也就任他自由发展了。

  本报记者卜昌伟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