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故城说·重庆”让文化走出历史的尘封 挖掘弘扬城市发展软实力

“故城说·重庆”让文化走出历史的尘封 挖掘弘扬城市发展软实力

2021年11月25日 17:5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故城说·重庆”让文化走出历史的尘封挖掘弘扬城市发展软实力
    图为“故城说·重庆”活动出品人、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社长李安江接受采访。 吴晓东 摄

  中新网重庆11月25日电 (记者 刘相琳)“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根脉。挖掘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通过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25日,谈起主办此次活动的初衷,“见证·助推·贡献”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年度活动出品人、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社长李安江如是说道。

  由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联合时光里独立书店共同主办的“见证·助推·贡献”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年度活动11月1日正式启动,旨在以文史为根脉,以法治、建筑、艺术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为纽带,助推重庆与世界的对话与交流合作。活动主要通过文化历史、法治、建筑、艺术四大篇章展开,立足国际传播,近观“全球视野下的近现代重庆”,呈现、挖掘、讲述故城重庆的历史人物、故事,古今相映,让文化力量为重庆与世界的交流注入新鲜活力。

  作为新闻事件记录者和历史见证者,媒体与生俱来的使命要求新闻人必须“在现场”。李安江说,无论是重大、突发新闻事件,还是日常新闻报道,“在现场”是媒体和新闻人的基本职责。而对于一座城市,以史为鉴、承前启后、发展崛起的过程,新闻人同样应该“在现场”。

图为“故城说·重庆”活动发起人和总策划、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法治频道主任王万辉接受采访。 吴晓东 摄
图为“故城说·重庆”活动发起人和总策划、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法治频道主任王万辉接受采访。 吴晓东 摄

  中新社重庆分社自1987年设立以来,就以成为“世界了解重庆的窗口、重庆走向世界的桥梁”为己任。李安江表示,“故城说·重庆”活动就是中新社重庆分社“在现场”的具体践行:那些血与火、生与死,改变生活,同时也改变历史的故事,需要媒体机构打通时间的隧道主动去挖掘、整理、分享、弘扬它的历史文化,并用现代传播手段,让这些历史文化走出历史的尘封,生动述说过去,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这就是作为媒体和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

  李安江表示,中新社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鲜明地写上了自己有别于其他新闻机构的独特色彩,这就是它与生俱来的民间性、专业性和外向性。70年来,中新社以“中新风格”的新闻文风和真实、客观、及时的专业操守,反映中国的发展变化,全面树立中国形象。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在“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这些珍贵的传统和理念,对走好当下、开启未来意义重大。

  “见证·助推·贡献”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年度活动发起人和总策划、中新社重庆分社法治频道主任王万辉说,虽然我们都生活在重庆这座城市里,但很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并不了解。与此同时,有很多专家学者在挖掘和研究这座城市,但这些成果却不被大众所知。她希望让更多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通过中新社,了解这座城市的记忆。

  “故城说·重庆”活动第一季的专家顾问、智库学者阵容涉及文化历史、法治、建筑、艺术、出版、影视等多个行业、领域,王万辉与他们沟通交流时发现,这些专家学者对重庆研究深入,见证和挖掘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但他们的成果却没有通过更好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她希望通过这次系列活动,系统地展示重庆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助推者和贡献者,进行多元化传播、多元化呈现,展示人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背后的故事。

  “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年度活动已启动近一个月,除了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的历史,“故城说·重庆”活动还希望助推重庆与世界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王万辉说,接下来,主办方还将举行多项活动,以此次活动“文化历史”和“艺术篇章”为例,主办方将与驻渝、蓉相关总领事馆进行合作,举办展览、艺术交流等活动,加强重庆与世界的对话,让文化力量为重庆与世界的交流注入新鲜活力。(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