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河南南召:楚长城资源优势助力发展

【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河南南召:楚长城资源优势助力发展

2021年12月31日 14:3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弘扬长城精神传承爱国情怀】河南南召:楚长城资源优势助力发展
    图为南召境内的楚长城遗址通过连接墙连在一起,轮廓清晰。 南召县文广旅局供图

  中新网郑州12月31日电 题:河南南召:楚长城资源优势助力发展

  记者 韩章云

  “充分发挥楚长城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美好家园建设服务。”在河南省南召县文博馆员范云刚看来,研究、保护好楚长城并合理开发利用,对推动这一历史文化品牌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认为,这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说到长城,不得不提到我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分布在辽阔中原大地上的战国楚长城。在河南境内,楚长城北起鲁山县,经叶县、方城县、南召县、舞钢市、泌阳县,南迄桐柏县,其中南召县留存有大量的楚长城遗址,是线路最长、寨城最多、保存最为完好的部分,集中反映了楚长城的诸项特征,不少寨城具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图为南召境内楚长城韩信寨部分。 南召县文广旅局供图
图为南召境内楚长城韩信寨部分。 南召县文广旅局供图

  南召县境内楚长城线路主要有北线、东内线、西内线等,整条线路以列城、山险、关寨、连结墙组成,全长约60公里。关寨是楚长城的独有特征,楚长城全线有700多座关寨,仅南召县境内就有238座,它们通过连接墙连在一起,构成壮观的楚长城完整体系。

  据了解,南召县是首先发现楚长城遗址并发起调查研究的县份。早在1999年,基层文物工作者就在板山坪镇华山村的崇山峻岭之中发现了疑似楚长城遗址的古城寨,随后便开始了艰辛的踏察调研工作。历经十余年的考察论证,基本理清了境内遗址的分布情况。2013年,南召县楚长城遗址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将南召列入战国楚长城遗址县。

  “楚长城遗址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后,我们加大了对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破坏遗址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范云刚说,在当地,保护楚长城遗址已经成为民众的自觉,“人们在开展大小项目建设前,都会主动和当地文物部门联系,申请进行文物方面的勘察,确认不影响文物的情况下才会动工。”

图为南召境内楚长城周家寨部分。 南召县文广旅局供图
图为南召境内楚长城周家寨部分。 南召县文广旅局供图

  不仅形成良好的楚长城遗址保护的社会氛围,南召县还把传承弘扬楚长城历史文化作为“文化强县”战略的有力抓手,致力构建“大文化”格局,加大对历史文化特别是楚长城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快推动楚长城历史文化品牌保护传承。

  “楚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宝藏和文明的象征,既要保护好,还要合理利用好,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才能使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传承。”南召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传承弘扬楚长城历史文化,不仅对今人爱国、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召县地处伏牛山深处,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也是鸭河口水库水源保护地,工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但在山言山,用好山资源谋划发展,是我们的优势。”该负责人介绍,南召县11个乡镇发现有楚长城遗址,用好这些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前景十分广阔。

  云阳镇石窝坑村(石头村)便是依托山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走进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石头村,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石头世界”:石房石墙、石路石桥、石磨石碾……村里的一应物件均与石头有关,石窝坑村人用山上最不缺的石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这个曾经沉寂的古村落也变得繁荣热闹起来。

  “外地人来这里登千年楚长城,品味古老的历史文化,人气旺了,历史的记忆就不会断层。”在当地经营农家乐的王先生看来,石头村成为旅游胜地,是沾了楚长城的光,“我们把旅游做好,让更多人来了解楚长城的风雨沧桑,了解我们古代人民的坚韧与智慧,也是在为传承历史文化尽力。”

  南召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县充分发挥楚长城资源优势,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相结合,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特色小镇,同时,着力于打造楚长城大遗址公园,通过楚长城遗址博物馆、楚王行宫、楚长城大遗址保护区和楚长城文化旅游区,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做好楚长城整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让楚长城资源优势实实在在为发展助力。”谈及未来楚长城遗址保护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范云刚表示,楚长城相关的关寨、连接墙等遗迹很多,调查研究任务还很繁重,基层文物部门将立足实际,做好缜密细致的基础性资料的梳理,为规划的编制提供充分依据。(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