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兰台遗卷》推出:由一封海外匿名信开启的“探秘之旅”

《兰台遗卷》推出:由一封海外匿名信开启的“探秘之旅”

2022年05月24日 18:0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兰台遗卷》推出:由一封海外匿名信开启的“探秘之旅”
    《兰台遗卷》 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一封神秘的匿名信,串联众多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一桩盘根错节的旧事件,引发今昔中外无尽的追索,加拿大学者李彦的长篇小说《兰台遗卷》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跨越大洋、涉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调研,用“探秘”的形式挖掘到了80多年前的历史真相,从独特视角阐释了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增强历史自信、理论自信等重要内容。

  李彦在介绍创作这本书的起因时说:“2014年初秋,我所任教的大学突然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控一位移民到加拿大多年的华裔女性。”这封匿名信引起了她的好奇,因此尝试着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遗留下来的几个谜团,寻找到答案。

  从文笛校长交由作者翻译的那封匿名揭发信开始。这封信针对被该校尊为楷模的史上首位受封的圣公会女牧师李添嫒,由她牵扯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主教何明华,而围绕这位主教的则是抗战前后一众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和一系列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被这封匿名信牵引着,像一位敏感机警的侦探,追根溯源,搜集海量琐碎资料,遍访国内外相关人士,开启了一场长达六七年的探秘与写作之旅,最终揭示了一段血雨腥风、惊天动地却又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现了一场看不见但感觉得到的国际运动。

  她将目光投向神秘历史的同时也聚焦繁杂的当下,不乏对人性、理想与信仰的审视,对中西方文化意识差异、人类与自然共存共荣等现象与问题的思考。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认为,《兰台遗卷》是李彦教授呈现给世人的历史“探秘”,并对作者这种挖掘历史档案、揭开历史尘封、追寻历史真实、透视历史规律的态度予以高度认可与赞赏,“书中与历史对话、与档案对接、与亲历者对应,记述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却淘出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趣事,描述了一些大家不了解的细节,因而印证了我们都熟悉的大事。”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表示,这不是一本虚构的文学著作,但是作者的笔墨,却呈现给读者一个现实中难以遇到和想象的人间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地展开,作者如同现代福尔摩斯,抽丝剥茧,牵着读者的心弦,大气不敢出,眼睛不敢眨,穿梭在破案的过程中。这不是一本描绘战争与革命的史录,然而作者让读者见证了在中国、在加拿大曾经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本著作的特点,只是感到思绪万千,一定要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黄友义认为,这部作品中,作者不仅破解案件,更是破解人生。她为读者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群体,回顾了那个令人噤若寒蝉的白色恐怖时代,结识了故事人物的亲朋和背后的战友,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太行山区抗日的艰苦卓绝,边远小城的寂寞,伦敦教堂深处的决定,看得见的战场硝烟和看不到的车祸谋杀,以及感觉得到却看不到的隐蔽战线的腥风血雨。

  李彦,北京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同年赴加拿大留学。1997年起在滑铁卢大学执教,现任文化及语言研究系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7年起兼任滑铁卢孔子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现为北京市侨联海外委员。(完)

【编辑:上官云】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