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旗袍、中山装携手在沪“申遗” 结果将于6月揭晓
2007年04月04日 07: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上海民间艺术展中展出的旗袍。2007年4月3日,上海正在加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上半年将公布首批名录,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旗袍制作工艺的申报甚是引人注目。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曾于一九五七年四月为毛泽东主席设计“毛式中山装”的田阿桐(右)被称为“毛式中山装”的创始人。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4月4日电 香港《文汇报》报道,记者昨日从上海文广局获悉,旗袍和中山装已经正式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后结果将于6月9日揭晓。目前,已有多家单位请缨为旗袍制作工艺“申遗”,一度因找不到申请主体而陷入“申遗”困境的中山装工艺也已“名花有主”。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表示,“要保护的并非旗袍和中山装本身,而是其制作工艺。”据了解,为旗袍制作工艺“申遗”的单位包括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龙凤中式服装。而上海长宁区文化局则会全力承接中山装制作工艺的“申遗”工作。

  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介绍说,旗袍因是“旗人之服”而得名,虽然出现在北方,但其“发祥地”却是上海。阮玲玉、胡蝶等上海电影明星的“偶像效应”更加速了旗袍从少数民族服饰向中国妇女代表服装的蜕变。

  高春明表示,真正的旗袍一定要是纯手工量身定制,仅“量体”步骤就要求测量全身上下36处,纽扣花样更多达数百种。但随着批量时装的冲击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旗袍的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加强保护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与旗袍一样,中山装与上海也渊源深厚。第一件中山装当年就诞生于上海。(何灵芝)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