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沪藏家古玩店得"宝" 神秘骨片疑载中国最早文字
2007年05月11日 10:04 来源:新闻晨报

  一片沾满泥土、长约一尺的厚重骨片,上面刻着与甲骨文类似的神秘符号。在上海五月的阳光下,这一来路不明的远古来客让室内的空气凝滞,更让上海藏家朱先生颇费思量:“这是上个月从北京一家古玩店获得的,有20多年古玩研究经历的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上面的符号不是常见的甲骨文,而是混杂有年代更为久远的氏族时期陶罐上的符号,这种符号成片出现在动物骨骼片上还闻所未闻,很像是为记事而作。我怀疑这是甲骨文的前身,就是伏羲氏造的‘书契’——中国最早的文字。”

  昨日,晨报记者与朱先生同行,邀请知名甲骨文、古生物专家对惊现沪上的这片神秘骨片进行鉴别和解读。

  骨片上九成文字无法辨别

  在收藏家朱先生的家中,晨报记者目睹了他20多年来收得的各类藏品——从床榻、椅凳到箱笼、佛像,无一不是颇有价值的古董。“我大学学的是物理,但却对中国古典文化颇感兴趣,毕业后我没有参加工作,走上了收藏的道路。我沉醉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边收古董,一边进行研究。很巧,最近我正在准备一本与甲骨文有关的专著,却碰巧拿到了这件宝贝。”

  朱先生介绍,自己上个月在北京一家古玩店看到了这件古董,立刻要求店主不要马上出售,随后将其带回了上海。近日,店主又将两枚相对较小的骨片给了朱先生。

  昨日,晨报记者看到了这神秘的远古来客:一片长约一尺的“化石”,很像一块牛腿骨碎片,它被斑驳的土痕浸蚀,上面刻有50余个类似甲骨文的符号。朱先生解释说:“我仔细对比了甲骨文相关资料,确认这不是甲骨文。北京一位甲骨文专家对其进行了研读,也仅确认有极少数文字与甲骨文类似,90%的文字无法判别。由于我收藏有上百只半坡等时期的古陶罐,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些符号许多与陶罐上的符号吻合。学术界历来认为陶符不具备文字意义,但这些符号现在连片出现,好像是记录了远古的什么事情,因此我怀疑它是甲骨文的‘父亲’,是汉字的‘字原’。不过,目前我的猜测尚无法证实,我希望专家能对其进行解读,最终确定它的真实身份。”

  古生物专家说骨片是动物亚化石

  站在摆满鹦鹉螺、麋鹿、禄丰龙化石的库房中,上海科技馆古生物专业工程师底野力仔细端详着朱先生拿来的骨片:“从古生物化石角度来说,这片骨骼还没有成为化石,应该属于已经渗入了部分矿物质的亚化石。动物骨骼要形成化石可能需要上百万年时间,就这片骨骼而言,已经在地层中埋藏了一段时间,说七八千年是有可能的。这样的年份,人类文明有可能在上面留下痕迹。我认为,这可能是牛或象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腿骨亚化石,但究竟属于什么动物,因为只是部分,尚很难判定。”

  底野力说,这件骨骼亚化石造假的可能性不大,“矿物质渗入得比较均匀,骨骼内部的哈氏孔也比较清晰,从矿物渗透的情况看,上面刻的痕迹不是现代加上去的。”

  复旦大学文博系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朱顺龙告诉晨报记者:“这样的东西我以前从未见过,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甲骨文。上面的符号大部分是陶符,刻划非常规律,与甲骨文相比,刀法比较涩,不如其流畅。由于出土地点不明,而且不符合学术界已有常识,结合土色、刀工等因素,我认为是赝品。当然,藏家也可以用碳14等方法对它的真正形成年代进行最终确认。”

  美丽的遐想要用科学去求证

  遐想的美丽,在于其不可确定性,正如西人语:“人总对未知事物存在敬畏”。

  光绪二十五年夏,王懿荣在面对作为中药而到手的“龙骨”时,正是带着这种美丽的遐想,对其来龙去脉进行仔细探究,最终成就了震惊世界的甲骨文之发现与解读。2007年5月,当记者面对这刻划着更为古朴符号的兽骨亚化石时,与在场的藏家、专家一样,有着各自的连篇浮想。跨越五千、六千乃至七八千年的历史,这些神秘的划痕是否正是读者正在阅读的汉字的鼻祖,是我华夏族一脉相承的记事符号?这些符号,能否将汉字的历史大大前推,甚至超越锲形文字成为人类文字的开山之作?

  在遐想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传说中的大同之世,华夏先祖以百里之国而王天下,看到伏羲氏教书吏在兽骨上刻划古朴符号,并用快马送递诸侯,开启中华最早的文明之治。

  然而,遐想终究还是不可确定的。有可能,这块兽骨是后人为牟取暴利而处心积虑的“创造”,也许有一个文物造假者用高超技艺刻划出了这些符号,也许在藏家与专家为真相而苦苦探寻时,真正的获益者正在某个角落点数赃款。

  我们应该相信,通过遐想猜测,通过科学求证,真相最终会浮出水面——而这美丽的古文字遐想之旅,是让炎黄子孙最为魂牵梦系的历程。

  藏家提出神秘骨片三大猜想

  由于文字的内容和真实“身份”尚未确认,藏家朱先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对其提出三大猜想。“我的这些猜想是向国内专家求教,希望学术界能最终解开这些谜团!”

  是陶符向甲骨文的过渡形式?

  “《三皇本纪》称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伏羲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他创造的‘书契’,即锲刻符号,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前身,汉字的‘字原’,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汉字。远古时代,伏羲通过书契向华夏诸侯传递命令,这些书契经过演变最后成为甲骨文。”

  朱先生大胆猜想说,自己发现的这几枚骨片,很有可能是华夏早期氏族时期陶器符号向甲骨文演变的过渡形式,如最终证实,将把汉字历史向前推2000多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数片刻有类似符号的甲骨,但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规则的成片‘文字’,历史学家认为是没有意义的符号。而现在的情况是数十个符号的规则排列,可能能够印证其文字功能。”

  内容是王向诸侯传递命令?

  朱先生根据自己十余年研究所得,推断新发现的骨片并非类似殷墟的卜辞。“卜辞从句式到词汇,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其正文都由四个部分组成:一、占卜的时间、卜人的名字;二、占卜的目的;三、占卜后的内容;四、占卜的应验情况。而这片骨片的符号完全不符合这个规律。根据陶符和甲骨文的对比,我解读出了10%的内容,我认为这是记事的文字,大概是王向诸侯传递命令。”

  朱先生说,半坡等地发现的陶罐符号与这几枚骨片上的符号基本吻合,“这些符号总数估计只有一百多个,大概反映天象、王命、军事等社会生活中最简约、基本的事件,是最早的象形文字符号。”

  是在传递中遇到意外而掩埋?

  朱先生介绍,根据古玩店主的介绍,这些骨片的来源是河北某县一矿区,“是从矿上挖出来的,但是店主不愿向我透露具体出土地点和发现人,这让人颇感遗憾。”

  朱先生表示,自己十分担忧这些骨片是成批出现的,如果流到海外将十分可惜。“不过,殷墟甲骨是卜者集中存放的,因此大量集中出土。而这几片骨片可能是传递命令所用,我猜测传令官在途中遇到意外,因此它们湮没于尘埃。从这一点来说,它们也许不会大量出现。我希望如果这些骨片的‘身份’能最终确认,国家应该对其出土地进行保护性发掘。”

  关键字解读

  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

  陶符:半坡、马家窑、大汶口和良渚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带有刻符的彩陶和灰陶残片,这些刻符被称为陶符。目前,学术界尚未认定陶符与甲骨文、现代汉字之间是否存在传承关系。如古文字权威周有光认为,“已发现的陶符是分开不是连贯的,不是记事的语符,我们无法确定它们的读音和定义,也不能肯定它们与后来的甲骨文的关系。”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