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莫言、余华、格非热议中国文学的“出口”问题
2007年06月21日 14:41 来源:新京报



《当代世界文学》6月推出了“中国当代文学专刊”。

  近日,英语世界中历史最悠久的世界文学类杂志《当代世界文学》推出了“中国当代文学专刊”。该专刊登载了食指和陈东东等诗人的作品以及张柠、张清华、张颐武等批评家的评论文章。

  昨天,该专刊的出版座谈会在北师大召开。莫言、余华、格非、李洱、李敬泽讨论了中国当代文学“热闹”的现状,以及文学的“出口”问题。

  《当代世界文学》于1927年创办,如今这个杂志社与北师大文学院以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为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其6月份的“中国当代文学专刊”还宣布将建立“纽曼中国当代文学奖”。该刊的推出也引发了作家、批评家们关于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讨论。

  据俄克拉荷马大学委派的代表,汉学家Stalling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境遇:“美国读者已经品读过北岛、苏童、谭恩美的作品,残雪的作品在美国也越来越流行。”清华大学教授张清华说:“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就想食指住在郊区的家里,而莫言、余华已经住进毫宅,穿上名牌,还能不能在站在人民的立场写作。”莫言笑着插了一句:“收入越来越高是假的。”座谈会上,久未露面的诗人食指也到场,朗诵了他的作品。

  -杂志简介

  《当代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today)是英语世界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份世界文学杂志,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学者Roy TempleHouse在1927年创办,最初名为《海外书览》(BookAbroad),1977年改用今名。该杂志主要刊登当代世界各国优秀文学作品,发表相关作家、作品的评论,报道学类图书出版及学术会议的信息等。鲁迅、丁玲、王家新、哈金等重要中国作家都有作品在该杂志上发表或受到评论。

  -相关讨论

    莫言

    当代中国文坛乱箭齐发

  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坛像是乱箭齐发,每个作家手里都拿了箭对准文学的目标;也像万马奔腾,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方向是通往文学的终极目标,谁也很难认同别人的选择。主旋律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了。这样的局面并不完全由作家来决定,当前中国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决定了这一切。好比“打工”在我眼里,是个名词,无非是他们背着行李卷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但具体到打工诗人那,有无限的辛酸痛苦和短暂的乐趣。

  真正文学的共性是关注人的命运、生存、情感,这才是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前提,也只有当中国文学具有了广义世界文学的特质,才有可能进入国际文学的范畴。

  余华

    我很荣幸遇到这个时代

  我七年前去韩国,书店还很难看到中国现当代作品,上个月去就发现完全不同:韩国出版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热情洋溢,明年几十位当代作家的作品将被翻译成韩文。总的来说,无论是韩国还是欧洲,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出版是越来越容易了,甚至出现竞争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进入世界文学的实力,另一方面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必然的关系。

  我很荣幸我遇到了这个时代。

  格非

    当代文坛热闹其实没什么东西

  80年代很多人对西方的理想化想像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我的文学在中国得不到承认,一定能在西方领赏”。有一个著名诗人第一次去德国的时候,他哭诉在中国只有很少的人写诗,以为可以在西方得到承认,但人家反过来告诉他德国的诗人更少。渐渐的,反倒是很多外国作家羡慕中国的专业作家制度,作家可以在大学教书,一本书卖四五万养活自己没问题,毕竟汉语这个语种覆盖的市场很有活力。

  我认为,幻想破灭会带来新的问题———自闭,最近常听到一些中文系学生有这样的倾向。留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很多连中国文学都不读。

  总之,开放的背后潜藏着再次自闭的危险。当代文坛的热闹其实没什么东西,复杂化的背后是单一化。

  李洱

    自己喜欢的作品很难被翻译

  80年代写小说的人都有共识,那时中国文学界和外国文学界有共同的标准,他们认为好的我们也认为不错,我们认为好的他们也认同。现在不同:讲一个尴尬的事,我的书在德国出版后,德国记者来采访我,从头至尾就拿我和棉棉等人做对比。遗憾的是,我自己喜欢的作品很难被翻译,而我写的一个关于农村的短篇小说,被很多国外的汉学家翻译了要发表。总之,汉学家和作家,至少和我对作品的理解有错位,为什么这样,我没想清楚。

  李敬泽

    不被世界消化的更重要

  对这个时代,我觉得不必大惊小怪,从1840年之后,每一代人都在经历大同小异的哀号,生活却依旧继续。时代表征的东西并不是那么重要,中国作家对世事沧桑有着直接的把握。但你看《水浒传》、《红楼梦》,尽管在世界文学的秩序中很难找到它们的位置,它们却世世代代滋养着中国人,这不仅是传统、古典、传承的魅力,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学精神。相对于世界文学,它们就像奶一样难以溶进水,它们不被世界人民消化,却对中国人暗自起着巨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一点是需要充分注意的。某种意义上,那些不可能被纳入世界文学图景的作品暗藏着对中国人而言特殊的经验与价值。(记者 曹雪萍)


 
编辑:张哉麟】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