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江西靖安古墓发现千年纺织品 保存完好色彩鲜艳
2007年07月29日 22: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昌七月二十九日电(记者 吴庆才)江西靖安东周古墓葬群继在国内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大脑组织之后又有重大发现,截至二十九日,考古工作者已在棺木中发现了二十余件保存完好、工艺精湛、色彩鲜艳的千年纺织品,专家认为可能由此改写中国纺织史。

  截至二十九日,专家已对该墓葬群四十七具棺木中的二十二具完成了清理,出土珍贵文物两百余件,其中包括二十多件千年前的纺织品,品种有方孔纱、丝绢和真丝朱砂印花织物及纂组织物(经编织物组带)等。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真丝纺织品,专家认为此将改变人们对中国纺织品起源、发展的再认识。

  最引人注意的是几块保存完好的“方孔纱”。其中面积最大的方孔纱长一百三十厘米,宽五十二厘米,共有五块。另外,还发现三块长一百三十厘、宽二十五厘米的的方孔纱。这些方孔纱两侧带有幅边,两头有缝纫痕迹,专家判断是裹尸用物。

  负责清理工作的首都博物馆丝织品文物研究专家王亚蓉透露,通过光谱测试,发现最大的一匹“方孔纱”每厘米所用的经线达到了两百八十余根,每根丝线只有零点一毫米,密度之高十分罕见。另外,此次出土的丝绢密度也多为每厘米经线八十至六十根不等,而且织造平、整、匀、密,表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据王亚蓉介绍,该墓葬出土的纺织品直到现在仍色彩鲜艳,这和用了朱砂为原料的染色有关系。因为朱砂是矿物质原料,将它放进染料,不会掉色。这对研究古代印染工艺极具历史价值。另外,各个棺木中均随葬有纺织工具,这些工具细密精巧,刷新了人们对中国纺织织造史的认识。

  除了丝织品外,墓葬群中还发现了许多竹席。目前出土最为完整的竹席全长为一点三米,采用的是交叉的人字纹,专家判断也是裹尸所用。这种罕见的千年古竹席被专家戏称为“天下第一席”。

  位于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的东周墓葬群,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已探明棺木有四十七具,其规模之大为早期墓葬中全国少见。


 
编辑:李淑国】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